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16-26页 |
1.1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23页 |
1.2.1 CO_2捕集技术介绍 | 第17-21页 |
1.2.2 CO_2回收技术比较 | 第21-23页 |
1.2.3 CO_2的应用前景分析 | 第23页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3-26页 |
2 300MW、600MW燃煤电厂模型建立及CO_2捕集系统性能研究 | 第26-44页 |
2.1 概述 | 第26页 |
2.2 仿真模型建立概述 | 第26-29页 |
2.2.1 MEA与CO_2反应机理及关键问题 | 第26-28页 |
2.2.2 模型的功能 | 第28-29页 |
2.3 300 MW、600MW火电厂模型的模拟验证分析 | 第29-38页 |
2.3.1 某300MW燃煤火电机组加装捕集系统验证分析 | 第29-33页 |
2.3.2 600 MW火电机组加装碳捕集模型验证分析 | 第33-34页 |
2.3.3 常规火电机组300MW、600MW碳捕集性能分析 | 第34-38页 |
2.4 结果分析 | 第38-43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3 600MW碳捕集电厂的抽汽——回热的位置优化研究 | 第44-60页 |
3.1 概述 | 第44页 |
3.2 抽汽和回热的影响 | 第44-48页 |
3.2.1 抽汽对汽轮机低压缸功率的影响 | 第44-47页 |
3.2.2 600 MW碳捕集电厂的抽汽-回热系统的建立 | 第47-48页 |
3.3 抽汽回热流程方案分析 | 第48-58页 |
3.4 抽汽-回热方案总结 | 第58-5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4 碳捕集电厂的变工况分析 | 第60-64页 |
4.1 概述 | 第60页 |
4.2 600 MW机组最优抽汽-回热方案下的变工况分析 | 第60-62页 |
4.3 环境参数对碳捕集电厂的影响 | 第62-63页 |
4.4 结果分析 | 第6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64-65页 |
5.2 展望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 第71-72页 |
作者简介 | 第72-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