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片测速与数据采集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7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破片测速现状 | 第13-14页 |
·数据采集系统现状 | 第14-15页 |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嵌入式系统基础 | 第17-25页 |
·嵌入式系统概述 | 第17-19页 |
·ARM介绍 | 第19页 |
·嵌入式操作系统的选择 | 第19-20页 |
·嵌入式Linux系统 | 第20-22页 |
·嵌入式系统的开发流程 | 第22-23页 |
·嵌入式系统开发环境的建立 | 第23-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系统硬件体系概述 | 第25-32页 |
·系统总体结构 | 第25页 |
·破片测速子系统 | 第25-28页 |
·子系统结构与功能 | 第25-26页 |
·时间间隔测量仪设计 | 第26-28页 |
·高速数据采集子系统 | 第28-29页 |
·子系统结构与功能 | 第28页 |
·高速数据采集仪设计 | 第28-29页 |
·超高速数据采集子系统 | 第29-30页 |
·子系统结构与功能 | 第29-30页 |
·超高速数据采集仪设计 | 第30页 |
·移动显示键盘 | 第30-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四章 系统软件体系结构 | 第32-47页 |
·软件体系结构建模 | 第32-33页 |
·软件体系结构描述 | 第33-34页 |
·统一建模语言UML | 第34-35页 |
·系统软件体系结构描述 | 第35-46页 |
·场景视图描述 | 第35-37页 |
·逻辑视图描述 | 第37-41页 |
·开发视图描述 | 第41-43页 |
·进程视图描述 | 第43-45页 |
·物理视图描述 | 第45-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五章 嵌入式Linux系统环境构建 | 第47-62页 |
·引导程序移植 | 第47-52页 |
·引导程序启动原理 | 第47-48页 |
·引导程序的启动过程 | 第48页 |
·U-Boot代码分析 | 第48-49页 |
·U-Boot移植 | 第49-51页 |
·U-boot的编绎与固化 | 第51-52页 |
·Linux内核移植 | 第52-56页 |
·修改内核代码 | 第52-54页 |
·配置内核选项 | 第54-56页 |
·Linux内核的编绎与固化 | 第56页 |
·嵌入式文件系统移植 | 第56-61页 |
·文件系统内容 | 第56-58页 |
·BusyBox工具套件 | 第58-59页 |
·文件系统类型选择 | 第59-60页 |
·文件系统镜像的制作与固化 | 第60-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六章 设备专用功能软件的开发 | 第62-82页 |
·设备驱动程序 | 第62-67页 |
·Linux设备驱动概述 | 第62-63页 |
·GPIO设备驱动程序 | 第63-64页 |
·FPGA设备驱动程序 | 第64-67页 |
·通信协议设计 | 第67-70页 |
·通信协议的分层 | 第67页 |
·链路帧的封装与解封装 | 第67-68页 |
·链路帧的发送和接收 | 第68页 |
·错误检测与重发机制 | 第68-69页 |
·链路层的实现 | 第69-70页 |
·控制处理程序 | 第70-75页 |
·时间间隔测量仪 | 第71-73页 |
·数据采集仪 | 第73-75页 |
·数据滤波 | 第75-79页 |
·奇异点的检测 | 第75-76页 |
·奇异点的滤波 | 第76-79页 |
·数据校准 | 第79-81页 |
·A/D转换器的误差 | 第79页 |
·数据校准的步骤 | 第79-80页 |
·实际数据校准结果 | 第80-81页 |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结束语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6页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