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缩略语表 | 第12-14页 |
1.文献综述 | 第14-22页 |
1.1 弓形虫概述 | 第14-16页 |
1.1.1 弓形虫的特征 | 第14页 |
1.1.2 弓形虫的生活史 | 第14-15页 |
1.1.3 弓形虫的流行及危害 | 第15-16页 |
1.2 弓形虫免疫学 | 第16-20页 |
1.2.1 先天性免疫 | 第16-17页 |
1.2.2 获得性免疫 | 第17-18页 |
1.2.3 IFN-γ诱导的效应机制 | 第18-19页 |
1.2.4 Ⅰ型干扰素 | 第19页 |
1.2.5 宿主NF-κB反应 | 第19-20页 |
1.3 转录组测序的应用 | 第20-22页 |
2.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2-23页 |
3.材料和方法 | 第23-40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23-25页 |
3.1.1 实验动物 | 第23页 |
3.1.2 虫株、菌株和细胞 | 第23页 |
3.1.3 载体和质粒 | 第23-24页 |
3.1.4 引物 | 第24-25页 |
3.2 主要仪器和试剂 | 第25-27页 |
3.2.1 主要仪器 | 第25页 |
3.2.2 主要试剂 | 第25-26页 |
3.2.3 主要溶液的配置 | 第26-27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27-40页 |
3.3.1 弓形虫速殖子的培养与收集 | 第27-28页 |
3.3.2 弓形虫速殖子总RNA的提取 | 第28页 |
3.3.3 转录组测序 | 第28-31页 |
3.3.4 cDNA的制备 | 第31-32页 |
3.3.5 Real-timePCR反应 | 第32页 |
3.3.6 数据分析方法 | 第32-33页 |
3.3.7 小鼠感染实验 | 第33页 |
3.3.8 哺乳动物细胞的复苏与传代培养 | 第33-34页 |
3.3.9 GRA15调控NF-κB信号通路的机制研究 | 第34-38页 |
3.3.10 GRA15电转染RAW264.7细胞 | 第38-40页 |
4.结果与分析 | 第40-64页 |
4.1 样品RNA质量检测的结果 | 第40页 |
4.2 测序数据质量情况汇总 | 第40-42页 |
4.3 参考序列比对分析 | 第42页 |
4.4 基因表达水平分析 | 第42页 |
4.5 RNA-seq整体质量评估 | 第42-43页 |
4.6 差异表达分析 | 第43-45页 |
4.6.1 差异表达基因的列表 | 第43-44页 |
4.6.2 差异基因的聚类分析 | 第44-45页 |
4.7 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45-56页 |
4.7.1 弓形虫RH组6小时和NC组比较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45-46页 |
4.7.2 弓形虫RH组12小时和NC组比较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46-47页 |
4.7.3 弓形虫RH组24小时和NC组比较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47-48页 |
4.7.4 弓形虫HB1组6小时和NC组比较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48-50页 |
4.7.5 弓形虫HB1组12小时和NC组比较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50-51页 |
4.7.6 弓形虫HB1组24小时和NC组比较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51-52页 |
4.7.7 弓形虫Me49组6小时和NC组比较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52-53页 |
4.7.8 弓形虫Me49组12小时和NC组比较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53-54页 |
4.7.9 弓形虫Me49组24小时和NC组比较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54-56页 |
4.8 涉及免疫途径的差异基因分析 | 第56-57页 |
4.9 Real-timePCR验证差异表达基因的表达水平 | 第57页 |
4.10 不同基因型弓形虫对小鼠先天性免疫细胞因子的影响 | 第57-60页 |
4.11 GRA15对宿主免疫途径的影响 | 第60-64页 |
4.11.1 GRA15对NF-κB信号通路中IκB的影响 | 第60-61页 |
4.11.2 GRA15对小鼠RAW264.7细胞的先天性免疫细胞因子的影响 | 第61-64页 |
5.讨论 | 第64-70页 |
5.1 转录组数据分析讨论 | 第64-66页 |
5.2 不同基因型弓形虫株对小鼠脾脏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 第66页 |
5.3 GRA15对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 第66-67页 |
5.4 GRA15对RAW264.7细胞的免疫因子的影响 | 第67-70页 |
6.结论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