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引言 | 第8-15页 |
1.1 高压麻粒岩的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1.1.1 高压麻粒岩概念的演化 | 第8-10页 |
1.1.2 华北克拉通高压麻粒岩的变质P-T轨迹及变质时代 | 第10-11页 |
1.2 选题依据 | 第11页 |
1.3 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4 论文进度安排 | 第12-13页 |
1.5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及取得的成果 | 第13-15页 |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5-17页 |
2.1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5-16页 |
2.2 区域地层 | 第16-17页 |
第3章 岩相学及变质期次划分 | 第17-23页 |
3.1 麻粒岩分布特征 | 第17-18页 |
3.2 岩相学特征 | 第18-19页 |
3.3 变质期次划分 | 第19-23页 |
3.3.1 原岩形成阶段 | 第20页 |
3.3.2 进变质麻粒岩相阶段 | 第20-21页 |
3.3.3 退变质角闪岩相阶段 | 第21-23页 |
第4章 矿物化学特征 | 第23-44页 |
4.1 石榴子石 | 第23-27页 |
4.2 单斜辉石 | 第27-31页 |
4.3 斜方辉石 | 第31-34页 |
4.4 斜长石 | 第34-38页 |
4.5 角闪石 | 第38-40页 |
4.6 温压条件计算 | 第40-44页 |
第5章 锆石U-PB年代学 | 第44-50页 |
5.1 锆石U-PB年代学分析方法 | 第44页 |
5.2 测试方法 | 第44-45页 |
5.3 样品特征及测试结果 | 第45-48页 |
5.4 平泉麻粒岩的构造意义 | 第48-50页 |
结论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