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欧洲哲学论文--德国哲学论文--十九世纪后期哲学论文--叔本华(Schopenhauer,A.1788~1860年)论文

叔本华悲剧理论研究

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4页
1 绪论第7-14页
    1.1 问题提出和研究意义第7-8页
        1.1.1 问题的提出第7页
        1.1.2 研究意义第7-8页
    1.2 研究综述第8-13页
        1.2.1 国内研究综述第8-11页
        1.2.2 国外研究综述第11-13页
    1.3 研究方法第13-14页
2 叔本华悲剧理论的产生第14-22页
    2.1 时代与际遇第14-16页
        2.1.1 时代背景第14-15页
        2.1.2 成长际遇第15-16页
    2.2 理论渊源第16-17页
    2.3 哲学基础第17-22页
        2.3.1 为主体而存在的表象世界第18页
        2.3.2 意志是本源的创造性力量第18-20页
        2.3.3 理念是意志的直接客体化第20-22页
3 叔本华悲剧理论的主要内容第22-34页
    3.1 意志的悲剧性第22-24页
        3.1.1 生命的“原罪”第22-23页
        3.1.2 悲剧性的表征第23-24页
    3.2 悲剧的双重维度第24-27页
        3.2.1 作为人类共同命运的悲剧第24-26页
        3.2.2 作为戏剧样式的悲剧第26-27页
    3.3 悲剧解脱路径之一:艺术第27-29页
        3.3.1 艺术以审美直观把握意志第27-28页
        3.3.2 艺术是对意志的暂时否定第28-29页
    3.4 悲剧解脱路径之二:禁欲第29-31页
        3.4.1 禁欲是对意志的绝对否定第29-30页
        3.4.2 禁欲的形式第30-31页
    3.5 悲剧理论的特色第31-34页
        3.5.1 将悲剧推向日常生活第31-32页
        3.5.2 赋予悲剧本体论意义第32-34页
4 叔本华悲剧理论的历史影响、局限性及现代启示第34-42页
    4.1 对近现代中国悲剧理论发展的影响第34-37页
        4.1.1 催发中国悲剧意识的嬗变第34-36页
        4.1.2 现代派文学诗化哲学精神第36-37页
    4.2 局限性第37-38页
        4.2.1 将悲剧的根源归结于意志,忽略客观现实第37页
        4.2.2 理论显颓废单调,带有虚无倾向第37-38页
    4.3 现代启示第38-42页
        4.3.1 映照人生多向维度,珍惜当下生活第38-39页
        4.3.2 高扬人的主体性,探索生活的意义第39-42页
结论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45-46页
致谢第46-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大陆现实题材反腐电视剧研究
下一篇:信仰基督大学生的社会认同初探--基于对209名信仰基督大学生的问卷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