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表面缺陷检测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课题来源 | 第9页 |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7页 |
1.3.1 国内外机器视觉发展现状 | 第10-12页 |
1.3.2 国内外图像处理技术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3 国内外缺陷检测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第2章 锂电池表面缺陷检测系统及相机标定 | 第18-30页 |
2.1 问题分析 | 第18-19页 |
2.2 锂电池图像采集平台 | 第19-22页 |
2.2.1 锂电池图像采集平台架构 | 第19-20页 |
2.2.2 锂电池图像采集平台硬件选型 | 第20-22页 |
2.3 基于张正友方法的相机标定 | 第22-29页 |
2.3.1 相机成像模型的建立 | 第22-23页 |
2.3.2 坐标系间的变换关系 | 第23-25页 |
2.3.3 相机标定参数的计算 | 第25-27页 |
2.3.4 相机参数标定结果分析 | 第27-2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3章 锂电池外观尺寸缺陷检测 | 第30-41页 |
3.1 问题分析 | 第30页 |
3.2 外观尺寸缺陷检测预处理 | 第30-35页 |
3.3 锂电池尺寸检测 | 第35-37页 |
3.3.1 基于霍夫变换的测量方法 | 第35页 |
3.3.2 基于最小二乘法改进的测量方法 | 第35-37页 |
3.3.3 极耳尺寸以及定位尺寸测量 | 第37页 |
3.4 尺寸检测实验 | 第37-40页 |
3.4.1 锂电池尺寸测量界面 | 第38页 |
3.4.2 锂电池尺寸测量结果及分析 | 第38-4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4章 锂电池顶峰封印异物检测 | 第41-49页 |
4.1 问题分析 | 第41页 |
4.2 顶峰封印缺陷图像预处理 | 第41-42页 |
4.3 顶峰封印缺陷特征提取 | 第42-43页 |
4.4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缺陷识别 | 第43-46页 |
4.4.1 支持向量机识别原理 | 第43-45页 |
4.4.2 支持向量机模型训练 | 第45-46页 |
4.5 封印异物检测实验 | 第46-48页 |
4.5.1 顶峰封印异物检测界面 | 第46-47页 |
4.5.2 顶峰封印异物检测结果及分析 | 第47-48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5章 锂电池喷码不良检测 | 第49-56页 |
5.1 问题分析 | 第49-50页 |
5.2 喷码不良图像预处理 | 第50-51页 |
5.3 基于仿射变换的图像配准 | 第51-52页 |
5.4 喷码区域图像分析 | 第52-54页 |
5.5 喷码不良实验 | 第54-55页 |
5.5.1 喷码不良检测界面 | 第54页 |
5.5.2 喷码不良顶检测结果及分析 | 第54-55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结论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2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