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2页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1.2 相关研究工作的综述 | 第12-20页 |
1.2.1 潮流数值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1.2.2 风浪数值研究综述 | 第14-17页 |
1.2.3 浪流耦合数值研究综述 | 第17-19页 |
1.2.4 广西防城港海域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1.3 本文的工作 | 第20-22页 |
第二章 水动力模式介绍 | 第22-28页 |
2.1 模式特点 | 第22页 |
2.2 MIKE21 FM模式的基本模块 | 第22-23页 |
2.3 水动力模式浅水方程 | 第23页 |
2.4 边界条件 | 第23-24页 |
2.4.1 闭合边界条件 | 第23-24页 |
2.4.2 开边界条件 | 第24页 |
2.4.3 干湿边界条件 | 第24页 |
2.5 数值离散方法 | 第24-28页 |
2.5.1 空间离散 | 第25-26页 |
2.5.2 时间积分 | 第26-27页 |
2.5.3 计算格式的稳定性 | 第27-28页 |
第三章 风浪模式介绍 | 第28-38页 |
3.1 风浪模式MIKE21 SW | 第28-29页 |
3.1.1 模型概述 | 第28页 |
3.1.2 模型控制方程 | 第28-29页 |
3.2 风浪模式源项 | 第29-35页 |
3.2.1 风能输入 | 第29-31页 |
3.2.2 白帽破碎 | 第31页 |
3.2.3 非线性波波相互作用 | 第31-33页 |
3.2.4 底摩擦 | 第33-34页 |
3.2.5 深度引起的破碎 | 第34-35页 |
3.3 数值离散 | 第35-38页 |
第四章 防城港海域潮流数值模拟研究 | 第38-67页 |
4.1 防城港海域自然条件 | 第38-39页 |
4.2 计算区域 | 第39-40页 |
4.3 网格划分和模型设置 | 第40-42页 |
4.3.1 网格划分 | 第40页 |
4.3.2 模型设置 | 第40-42页 |
4.4 模型验证 | 第42-47页 |
4.4.1 验证资料 | 第42-43页 |
4.4.2 潮位验证 | 第43-44页 |
4.4.3 流速流向验证 | 第44-47页 |
4.5 防城港海域整体潮流模拟分析 | 第47-65页 |
4.5.1 防城港海域大潮潮流特征分析 | 第47-50页 |
4.5.2 防城港海域小潮潮流特征分析 | 第50-53页 |
4.5.3 防城港潮流模型在工程的应用分析 | 第53-65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第五章 防城港海域风浪数值模拟研究 | 第67-88页 |
5.1 防城港海域风浪概况 | 第67-69页 |
5.1.1 白龙尾海洋站数据资料 | 第67-68页 |
5.1.2 涠洲岛气象站数据资料 | 第68-69页 |
5.2 计算区域及方案 | 第69-71页 |
5.3 不同风要素作用下的风浪过程模拟分析 | 第71-86页 |
5.3.1 SE-SSE向风作用下的波浪场分布分析 | 第71-73页 |
5.3.2 S-SSW向风作用下的波浪场分布分析 | 第73-75页 |
5.3.3 SW-WSW向风作用下的波浪场分布分析 | 第75-76页 |
5.3.4 防城港风浪模型在工程的应用分析 | 第76-8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6-88页 |
第六章 防城港海域浪流耦合作用的影响研究 | 第88-115页 |
6.1 波流耦合模式介绍 | 第88-89页 |
6.2 计算区域与方案 | 第89-93页 |
6.3 流、浪单向耦合作用对潮流场的影响 | 第93-97页 |
6.3.1 大潮过程单向耦合的影响分析 | 第93-95页 |
6.3.2 小潮过程单向耦合的影响分析 | 第95-97页 |
6.4 波、流单向耦合作用对波浪场的影响 | 第97-103页 |
6.4.1 对波向的影响分析 | 第97-99页 |
6.4.2 对有效波高的影响分析 | 第99-100页 |
6.4.3 对谱峰周期的影响分析 | 第100-102页 |
6.4.4 对跨零周期的影响分析 | 第102-103页 |
6.5 波流双向耦合作用对单向耦合对比分析 | 第103-113页 |
6.5.1 波流双向耦合较流、浪单向耦合对潮流场的影响分析 | 第105-107页 |
6.5.2 波流双向耦合较波、流单向耦合对波浪场的影响分析 | 第107-113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113-115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15-119页 |
7.1 结论 | 第115-117页 |
7.2 展望 | 第117-119页 |
参考文献 | 第119-123页 |
致谢 | 第123-125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125页 |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1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