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和与警示—论明清华表的设计形制与象征意义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2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现状和方法 | 第10-12页 |
1. 华表的历史渊源及相关问题概述 | 第12-37页 |
1.1. 华表的起源 | 第12-21页 |
1.1.1. 中华文化与华表 | 第12-13页 |
1.1.2. 华表与汉字 | 第13-15页 |
1.1.3. 华表与图腾 | 第15-17页 |
1.1.4. 华表与诽谤木 | 第17-19页 |
1.1.5. 华表与古代测量术 | 第19-21页 |
1.2. 华表的功能演变 | 第21-29页 |
1.2.1. 交通华表 | 第21-23页 |
1.2.2. 建筑华表 | 第23-25页 |
1.2.3. 陵墓华表 | 第25-29页 |
1.3. 华表与相关立木的关系 | 第29-32页 |
1.3.1. 立木以示谓之表 | 第29页 |
1.3.2. 建木、表木 | 第29-31页 |
1.3.3. 丰碑、桓楹 | 第31-32页 |
1.4. 华表与中国相关古建筑的联系 | 第32-37页 |
1.4.1. 华表与阙 | 第32-34页 |
1.4.2. 华表与牌楼 | 第34-37页 |
2. 明清华表的设计形制综述 | 第37-62页 |
2.1. 明清存世华表现状 | 第37-44页 |
2.1.1. 明清社会文化特征 | 第37-39页 |
2.1.2. 明代华表案例 | 第39-42页 |
2.1.3. 清代华表案例 | 第42-44页 |
2.2. 明清华表的结构特征 | 第44-51页 |
2.2.1. 柱头 | 第46-48页 |
2.2.2. 柱身 | 第48-50页 |
2.2.3. 柱础 | 第50-51页 |
2.3. 明清华表的装饰特征 | 第51-60页 |
2.3.1. 瑞兽形象 | 第51-56页 |
2.3.2. 龙凤纹饰 | 第56-58页 |
2.3.3. 花草图案 | 第58-60页 |
2.4. 明清华表在建筑设计中的现实意义 | 第60-62页 |
3. 明清华表的象征意义与社会价值 | 第62-74页 |
3.1. 皇权象征 | 第62-67页 |
3.2. 治国期望 | 第67-68页 |
3.3. 皇权与王道的统一 | 第68-70页 |
3.4. 视觉到精神的递进 | 第70-74页 |
4. 结论 | 第74-78页 |
4.1. 标志与象征 | 第74-75页 |
4.2. 祥和与警示 | 第75-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2页 |
附录:明清主要华表存世遗迹列表 | 第82-8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参展情况 | 第84-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