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矿业工程论文--矿山压力与支护论文--矿山压力与岩层移动论文--岩层移动论文

复杂空区破坏模式分析及治理方案研究--以炭窑口采空区为例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2-20页
    1.1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第12-14页
        1.1.1 选题依据第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14页
    1.2 国内外矿山采空区研究现状第14-17页
        1.2.1 采空区稳定性研究现状第14-15页
        1.2.2 采空区处理方法研究现状第15-16页
        1.2.3 存在的问题第16-17页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17-18页
        1.3.1 主要研究内容第17-18页
        1.3.2 技术路线第18页
    1.4 本章小结第18-20页
第2章 炭窑口采空区概况及矿岩力学特性第20-42页
    2.1 矿山基本状况第20-23页
        2.1.1 矿区位置、交通及自然地理和经济状况第20-21页
        2.1.2 矿山地质概况第21-22页
        2.1.3 矿山生产及采空区现状第22-23页
    2.2 矿层及井巷围岩工程地质评价第23-24页
        2.2.1 井巷围岩预测评价第23-24页
        2.2.2 岩体质量优劣评价第24页
        2.2.3 矿区整体预测评价第24页
    2.3 岩石力学参数试验第24-32页
        2.3.1 岩石力学参数测定第25-31页
        2.3.2 炭窑口矿区岩石力学参数确定第31-32页
    2.4 物理勘探采空区规模第32-38页
        2.4.1 地球物理勘探简介第32页
        2.4.2 物探方法分类第32-33页
        2.4.3 采空区的电法地表探测第33-38页
    2.5 炭窑口采空区统计描述第38-40页
    2.6 本章小结第40-42页
第3章 采空区破坏模式分析第42-58页
    3.1 复杂空区顶板破坏模式第42-43页
        3.1.1 顶板拱形冒落第42页
        3.1.2 顶板弯曲折断第42页
        3.1.3 顶板整体垮塌第42-43页
        3.1.4 顶板离层垮落第43页
    3.2 空区顶板破坏影响因素第43-45页
        3.2.1 地质构造因素第43-44页
        3.2.2 水文因素第44页
        3.2.3 工程因素第44-45页
    3.3 空区顶板破坏的力学模型机理分析第45-56页
        3.3.1 弹性力学基本假定第45-46页
        3.3.2 力学相关计算式第46-48页
        3.3.3 矩形顶板四边固支力学计算模型第48-49页
        3.3.4 圆形薄板固支力学计算模型分析第49-52页
        3.3.5 椭圆形薄板的固支力学模型分析第52-54页
        3.3.6 炭窑口空区顶板力学模型分析第54-56页
    3.4 本章小结第56-58页
第4章 采空区破坏模式的数值分析第58-86页
    4.1 数值软件的选择第58-59页
        4.1.1 岩土工程相关数值软件第58页
        4.1.2 颗粒流方法及其优点第58-59页
        4.1.3 PFC模拟节理岩体第59页
    4.2 炭窑口采空区模型建立第59-68页
        4.2.1 模型力学参数确定第59-67页
        4.2.2 空区模型建立第67-68页
    4.3 采空区开采稳定性分析第68-74页
        4.3.1 单个空区稳定性分析第68-71页
        4.3.2 多个采空区的稳定性分析第71-74页
    4.4 在不同顶板厚度下采空区安全开采跨度确定方法第74-84页
        4.4.1 不同顶板厚度下安全开采跨度确定方法的实现过程第74-75页
        4.4.2 炭窑口矿区顶板厚度与安全开采跨度的关系第75-84页
    4.5 本章小结第84-86页
第5章 复杂空区安全治理方案研究第86-104页
    5.1 金属矿山空区安全治理方案第86-90页
        5.1.1 封闭法治理采空区第86-87页
        5.1.2 崩落法治理采空区第87-88页
        5.1.3 充填法治理采空区第88-89页
        5.1.4 加固法治理采空区第89-90页
        5.1.5 采空区治理综合原则第90页
    5.2 炭窑口采空区治理思路第90-92页
        5.2.1 空区现状分析第90-91页
        5.2.2 空区重点治理区域第91页
        5.2.3 空区治理归类第91-92页
    5.3 炭窑口采空区治理方案第92-97页
        5.3.1 方案1(封闭隔绝采空区)第92-93页
        5.3.2 方案2(全断面崩落采空区)第93-94页
        5.3.3 方案3(分区充填采空区)第94-95页
        5.3.4 方案比选及确定第95-97页
    5.4 治理方案实施步骤第97-100页
        5.4.1 空区加固处理第97-98页
        5.4.2 空区充填第98-100页
    5.5 空区治理效果评价第100-102页
        5.5.1 岩体加固质量检测第100-101页
        5.5.2 数值验证第101-102页
    5.6 本章小结第102-104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104-106页
    6.1 结论第104-105页
    6.2 展望第105-106页
参考文献第106-112页
附录A第112-118页
附录B第118-124页
致谢第124-126页
硕士期间科研活动及研究成果第126-127页

论文共12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微震监测的深部金属矿山开采过程围岩稳定性分析
下一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4/C的掺杂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