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协同理论的微博舆论引导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5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1.2.1 微博舆论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2.2 基于协同理论的舆论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3-14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 第14-15页 |
1.4.1 研究创新 | 第14页 |
1.4.2 研究不足 | 第14-15页 |
2 协同理论与微博舆论相关理论 | 第15-22页 |
2.1 协同理论相关概念 | 第15-18页 |
2.1.1 协同学与协同效应 | 第15页 |
2.1.2 协同理论的重要原理 | 第15-18页 |
2.2 微博舆论相关概念 | 第18-22页 |
2.2.1 微博的兴起与发展 | 第18-19页 |
2.2.2 舆论与微博舆论 | 第19-20页 |
2.2.3 微博舆论引导 | 第20-22页 |
3 微博舆论系统分析 | 第22-28页 |
3.1 微博舆论系统结构分析 | 第22-23页 |
3.2 微博舆论主体分析 | 第23-28页 |
3.2.1 微博用户的互动方式 | 第24页 |
3.2.2 微博用户的权利变迁 | 第24-25页 |
3.2.3 微博用户的博弈与协作 | 第25-28页 |
4 微博舆论系统的协同机理 | 第28-36页 |
4.1 微博舆论的自组织 | 第28-32页 |
4.1.1 微博舆论的自组织条件 | 第28-29页 |
4.1.2 微博舆论的自组织 | 第29-32页 |
4.2 微博舆论的蝴蝶效应 | 第32-36页 |
4.2.1 初始条件的敏感性 | 第32-33页 |
4.2.2 传播过程的混沌性 | 第33-34页 |
4.2.3 个体意见的协同性 | 第34页 |
4.2.4 舆论效果的不确定性 | 第34-36页 |
5 微博舆论的协同缺失 | 第36-40页 |
5.1 对抗草根 | 第37页 |
5.2 对抗“大V” | 第37页 |
5.3 对抗政府 | 第37-38页 |
5.4 对抗企业 | 第38-40页 |
6 微博舆论协同引导策略 | 第40-50页 |
6.1 微博舆论主体的协同需求 | 第40-41页 |
6.2 微博舆论主体的协同优势 | 第41-43页 |
6.2.1 微博意见领袖 | 第41-42页 |
6.2.2 主流媒体 | 第42-43页 |
6.2.3 政府 | 第43页 |
6.2.4 普通微博用户 | 第43页 |
6.3 微博舆论的协同引导原则 | 第43-45页 |
6.3.1 系统整体优化原则 | 第43-44页 |
6.3.2 信息及时公开原则 | 第44页 |
6.3.3 真诚理性互动原则 | 第44-45页 |
6.4 微博舆论的协同引导策略 | 第45-50页 |
6.4.1 政府与普通用户的协同 | 第45-47页 |
6.4.2 微博意见领袖与普通用户的协同 | 第47-48页 |
6.4.3 政府与微博意见领袖的协同 | 第48页 |
6.4.4 主流媒体与微博意见领袖的协同 | 第48-50页 |
7 结语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附录 | 第56页 |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56页 |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目录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