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基座传递对准虚拟试验验证系统设计方法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动基座传递对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第11页 |
1.3 分布式仿真平台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3.1 分布式仿真平台的国外研究发展情况 | 第12页 |
1.3.2 分布式仿真平台的国内研究发展情况 | 第12-14页 |
1.4 虚拟试验 | 第14-15页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第2章 地理坐标系内传递对准模型 | 第17-37页 |
2.1 引言 | 第17页 |
2.2 坐标系定义 | 第17-18页 |
2.3 平台惯导系统原理及其解算模型 | 第18-26页 |
2.3.1 平台式惯导系统原理 | 第18-23页 |
2.3.2 指北方位平台惯导系统基本方程 | 第23-26页 |
2.4 捷联惯导系统原理及其解算模型 | 第26-30页 |
2.4.1 捷联式惯导系统原理 | 第26-27页 |
2.4.2 捷联惯导系统解算模型 | 第27-30页 |
2.5 结构变形和杆臂效应综合分析、建模与补偿 | 第30-32页 |
2.5.1 杆臂效应及其补偿原理 | 第30-31页 |
2.5.2 结构变形和杆臂效应综合建模 | 第31-32页 |
2.6 捷联惯导误差模型 | 第32-33页 |
2.6.1 北向速度传播误差模型 | 第32-33页 |
2.6.2 天向速度传播误差模型 | 第33页 |
2.6.3 东向速度传播误差模型 | 第33页 |
2.7 传递对准滤波器设计 | 第33-36页 |
2.7.1 传递对准状态模型 | 第33-34页 |
2.7.2 传递对准观测模型 | 第34-35页 |
2.7.3 对准后子惯导姿态求取 | 第35-36页 |
2.7.4 卡尔曼滤波基本方程 | 第36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3章 虚拟试验仿真平台设计 | 第37-54页 |
3.1 引言 | 第37页 |
3.2 虚拟试验应用系统支撑平台功能组成 | 第37-39页 |
3.2.1 虚拟试验配置阶段 | 第37-38页 |
3.2.2 虚拟试验运行阶段 | 第38-39页 |
3.3 虚拟试验平台软件体系结构及模块组成 | 第39-41页 |
3.3.1 虚拟试验配置阶段模块组成 | 第39-40页 |
3.3.2 虚拟试验运行阶段模块组成 | 第40-41页 |
3.4 虚拟试验应用系统支撑平台关键技术模块方案 | 第41-51页 |
3.4.1 SOAP服务模块 | 第41-44页 |
3.4.2 试验环境监视模块 | 第44-45页 |
3.4.3 试验模型管理模块 | 第45-46页 |
3.4.4 试验方案编辑模块 | 第46-47页 |
3.4.5 模型运行文件生成模块 | 第47-48页 |
3.4.6 模型压缩与分发模块 | 第48页 |
3.4.7 仿真节点模型运行控制模块 | 第48-49页 |
3.4.8 节点模型状态监控模块 | 第49-50页 |
3.4.9 数据库管理模块 | 第50-51页 |
3.5 虚拟试验应用系统支撑平台可信度设计 | 第51-52页 |
3.6 虚拟试验应用系统支撑平台实时性设计 | 第52-53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4章 虚拟试验平台软件及仿真结果分析 | 第54-71页 |
4.1 引言 | 第54页 |
4.2 虚拟试验应用系统支撑平台软件使用过程 | 第54-62页 |
4.2.1 配置阶段 | 第54-60页 |
4.2.2 运行阶段 | 第60-62页 |
4.3 动基座传递对准仿真优化结果及分析 | 第62-7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结论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