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节 绪论 | 第9-13页 |
1.1 论文的选题或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 | 第11页 |
1.4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1-13页 |
第2节 梁楷与黄慎写意人物画形成的时代背景 | 第13-21页 |
2.1 写意的概念及写意人物画的形成 | 第13-14页 |
2.1.1 “写意”的概念 | 第13页 |
2.1.2 写意人物画的形成 | 第13-14页 |
2.2 梁楷写意人物画风格形成的时代背景 | 第14-17页 |
2.2.1 梁楷所处的时代背景 | 第14-15页 |
2.2.2 梁楷的生平及绘画、师承关系 | 第15-16页 |
2.2.3 禅宗对梁楷人物画的影响 | 第16-17页 |
2.2.4 性格因素是其人物画风格形成的根本原因 | 第17页 |
2.3 黄慎写意人物画风格形成的时代背景 | 第17-21页 |
2.3.1 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扬州地区绘画的繁荣 | 第17-18页 |
2.3.2 黄慎的生平及绘画、师承关系 | 第18-19页 |
2.3.3 扬州画派对黄慎人物画的影响 | 第19-21页 |
第3节 梁楷与黄慎写意人物画风格之异同 | 第21-37页 |
3.1 不同的生活环境对于相关的创作理念及艺术价值观的影响 | 第21-22页 |
3.2 创作题材的异同 | 第22-26页 |
3.2.1 人物画题材的不同之处 | 第23-24页 |
3.2.2 人物画题材的相同之处 | 第24-26页 |
3.3 构图形式的异同 | 第26-29页 |
3.3.1 构图形式的相同之处 | 第26-28页 |
3.3.2 构图形式的不同之处 | 第28-29页 |
3.4 造型特点的异同 | 第29-31页 |
3.5 笔墨特点的异同 | 第31-37页 |
3.5.1 人物画中的书法用笔 | 第31-34页 |
3.5.2 梁楷的折芦描与泼墨的表现手法 | 第34-37页 |
第4节 梁楷与黄慎写意人物画对后世的影响 | 第37-41页 |
第5节 结语 | 第4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致谢 | 第45-4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