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2页 |
1.1 植物化感作用的研究进展 | 第12-17页 |
1.1.1 化感作用的概念 | 第12页 |
1.1.2 化感作用的机制 | 第12-14页 |
1.1.3 化感作用的影响因素 | 第14-16页 |
1.1.4 化感作用的生物测定方法 | 第16-17页 |
1.2 杂草与作物化感作用的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2.1 作物对杂草的化感作用 | 第17-19页 |
1.2.2 杂草对作物的化感作用 | 第19页 |
1.3 问荆的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1.4 研究目的意义 | 第20-22页 |
第2章 研究方法 | 第22-29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22页 |
2.1.1 问荆 | 第22页 |
2.1.2 小麦 | 第22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22-28页 |
2.2.1 问荆水浸液的制备 | 第22页 |
2.2.2 种子萌发试验 | 第22-23页 |
2.2.3 幼苗生长试验 | 第23页 |
2.2.4 形态指标的测定 | 第23页 |
2.2.5 生理指标的测定 | 第23-28页 |
2.3 技术路线 | 第28页 |
2.4 数据分析方法 | 第28-29页 |
第3章 问荆水浸液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化感效应 | 第29-38页 |
3.1 问荆水浸液对小麦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 第29-31页 |
3.1.1 问荆春枝水浸液对小麦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 第29页 |
3.1.2 问荆夏枝水浸液对小麦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 第29页 |
3.1.3 问荆根茎水浸液对小麦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 第29页 |
3.1.4 问荆春枝、夏枝和根茎水浸液对小麦种子发芽率影响比较 | 第29-31页 |
3.2 问荆水浸液对小麦种子发芽势的影响 | 第31-32页 |
3.2.1 问荆春枝水浸液对小麦种子发芽势的影响 | 第31页 |
3.2.2 问荆夏枝水浸液对小麦种子发芽势的影响 | 第31页 |
3.2.3 问荆根茎水浸液对小麦种子发芽势的影响 | 第31页 |
3.2.4 问荆春枝、夏枝和根茎水浸液对小麦种子发芽势影响比较 | 第31-32页 |
3.3 问荆水浸液对小麦种子发芽指数的影响 | 第32-34页 |
3.3.1 问荆春枝水浸液对小麦种子发芽指数的影响 | 第32-33页 |
3.3.2 问荆夏枝水浸液对小麦种子发芽指数的影响 | 第33-34页 |
3.3.3 问荆根茎水浸液对小麦种子发芽指数的影响 | 第34页 |
3.3.4 问荆春枝、夏枝和根茎水浸液对小麦种子发芽指数影响比较 | 第34页 |
3.4 问荆水浸液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化感效应 | 第34-36页 |
3.4.1 问荆水浸液对小麦种子发芽率的化感效应 | 第34-35页 |
3.4.2 问荆水浸液对小麦种子发芽势的化感效应 | 第35页 |
3.4.3 问荆水浸液对小麦种子发芽指数的化感效应 | 第35-36页 |
3.5 问荆水浸液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化感效应综合分析 | 第36-38页 |
3.5.1 问荆不同部位水浸液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化感效应 | 第36页 |
3.5.2 问荆水浸液对不同品种小麦种子萌发的化感效应 | 第36-38页 |
第4章 问荆水浸液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化感效应 | 第38-54页 |
4.1 问荆水浸液对小麦幼苗苗高的影响 | 第38-40页 |
4.1.1 问荆春枝水浸液对小麦幼苗苗高的影响 | 第38页 |
4.1.2 问荆夏枝水浸液对小麦幼苗苗高的影响 | 第38页 |
4.1.3 问荆根茎水浸液对小麦幼苗苗高的影响 | 第38-39页 |
4.1.4 问荆春枝、夏枝和根茎水浸液对小麦幼苗苗高影响比较 | 第39-40页 |
4.2 问荆水浸液对小麦幼苗根长的影响 | 第40-41页 |
4.2.1 问荆春枝水浸液对小麦幼苗根长的影响 | 第40页 |
4.2.2 问荆夏枝水浸液对小苗幼苗根长的影响 | 第40页 |
4.2.3 问荆根茎水浸液对小苗幼苗根长的影响 | 第40-41页 |
4.2.4 问荆春枝、夏枝和根茎水浸液对小麦幼苗根长影响比较 | 第41页 |
4.3 问荆水浸液对小麦幼苗鲜重的影响 | 第41-46页 |
4.3.1 问荆春枝水浸液对小麦幼苗苗鲜重的影响 | 第41-44页 |
4.3.2 问荆水浸液对小麦幼苗根鲜重的影响 | 第44-46页 |
4.4 问荆水浸液对小麦幼苗干重的影响 | 第46-48页 |
4.4.1 问荆春枝水浸液对小麦幼苗苗干重的影响 | 第46-47页 |
4.4.2 问荆水浸液对小麦幼苗根干重的影响 | 第47-48页 |
4.5 问荆水浸液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化感效应 | 第48-53页 |
4.5.1 问荆水浸液对小麦幼苗苗高的化感效应 | 第48-50页 |
4.5.2 问荆水浸液对小麦幼苗根长的化感效应 | 第50页 |
4.5.3 问荆水浸液对小麦幼苗鲜重的化感效应 | 第50-51页 |
4.5.4 问荆水浸液对小麦幼苗干重的化感效应 | 第51-53页 |
4.6 问荆水浸液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化感效应综合分析 | 第53-54页 |
4.6.1 问荆不同部位水浸液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化感效应 | 第53页 |
4.6.2 问荆水浸液对不同品种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不同 | 第53-54页 |
第5章 问荆水浸液对小麦幼苗生理特性的化感效应 | 第54-81页 |
5.1 问荆水浸液对小麦幼苗细胞膜透性的影响 | 第54-56页 |
5.1.1 问荆春枝水浸液对小麦幼苗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 | 第54页 |
5.1.2 问荆夏枝水浸液对小麦幼苗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 | 第54页 |
5.1.3 问荆根茎水浸液对小麦幼苗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 | 第54-55页 |
5.1.4 问荆春枝、夏枝和根茎水浸液对小麦幼苗丙二醛(MDA)含量影响比较 | 第55-56页 |
5.2 问荆水浸液对小麦幼苗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 第56-58页 |
5.2.1 问荆水浸液对小麦幼苗脯氨酸(Pro)含量的影响 | 第56-57页 |
5.2.2 问荆水浸液对小麦幼苗可溶性糖(WSS)含量的影响 | 第57-58页 |
5.3 问荆水浸液对小麦幼苗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 第58-64页 |
5.3.1 问荆水浸液对小麦幼苗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 | 第58-60页 |
5.3.2 问荆水浸液对小麦幼苗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 | 第60-63页 |
5.3.3 问荆水浸液对小麦幼苗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 | 第63-64页 |
5.4 问荆水浸液对小麦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 | 第64-73页 |
5.4.1 问荆水浸液对小麦幼苗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 第64-70页 |
5.4.2 问荆水浸液对小麦幼苗乙醇酸氧化酶(GO)活性的影响 | 第70-73页 |
5.5 问荆水浸液对小麦幼苗生理特性的化感效应 | 第73-79页 |
5.5.1 问荆水浸液对小麦幼苗细胞膜透性的化感效应 | 第73-74页 |
5.5.2 问荆水浸液对小麦幼苗渗透调节物质的化感效应 | 第74-75页 |
5.5.3 问荆水浸液对小麦幼苗保护酶活性的化感效应 | 第75-76页 |
5.5.4 问荆水浸液对小麦幼苗光合作用的化感效应 | 第76-79页 |
5.6 问荆水浸液对小麦幼苗生理特性的化感效应综合分析 | 第79-81页 |
5.6.1 问荆不同部位水浸液对小麦幼苗生理特性的化感效应 | 第79-80页 |
5.6.2 问荆水浸液对不同品种小麦幼苗生理特性的化感效应 | 第80-81页 |
结论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9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0-91页 |
致谢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