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英文缩略 | 第10-11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第1章 临床研究 | 第13-38页 |
1.1 研究对象 | 第13页 |
1.2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13-15页 |
1.2.1 实验仪器 | 第13-14页 |
1.2.2 实验试剂 | 第14-15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5-18页 |
1.3.1 样本量的估计 | 第15页 |
1.3.2 实验对象入组流程 | 第15页 |
1.3.3 药物治疗方案 | 第15-16页 |
1.3.4 临床精神症状评估 | 第16页 |
1.3.5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 第16-17页 |
1.3.6 质量控制 | 第17-18页 |
1.3.7 统计方法 | 第18页 |
1.4 研究结果 | 第18-24页 |
1.4.1 一般情况比较 | 第18-19页 |
1.4.2 治疗前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 第19-20页 |
1.4.3 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 第20页 |
1.4.4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PANSS评分之间的关系 | 第20-23页 |
1.4.5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其他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 第23-24页 |
1.5 讨论 | 第24-31页 |
1.5.1 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 | 第24-25页 |
1.5.2 同型半胱氨酸的作用机制 | 第25-27页 |
1.5.3 同型半胱氨酸与精神分裂症 | 第27-28页 |
1.5.4 同型半胱氨酸与药物治疗 | 第28-29页 |
1.5.5 同型半胱氨酸与PANSS | 第29-30页 |
1.5.6 同型半胱氨酸与年龄、性别、病程等 | 第30-31页 |
1.5.7 局限性与展望 | 第31页 |
1.6 小结 | 第3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8页 |
第2章 综述 同型半胱氨酸与精神分裂症的研究进展 | 第38-52页 |
2.1 同型半胱氨酸来源及代谢通路 | 第38-39页 |
2.1.1 再甲基化生成蛋氨酸 | 第38-39页 |
2.1.2 转硫化生成半胱氨酸和谷胱甘肽 | 第39页 |
2.2 同型半胱氨酸与精神分裂症 | 第39-43页 |
2.2.1 对血管系统的损伤 | 第40页 |
2.2.2 对神经元的毒性作用 | 第40-41页 |
2.2.3 对神经递质的影响 | 第41页 |
2.2.4 对DNA合成代谢的影响 | 第41-42页 |
2.2.5 对氧化应激的影响 | 第42-43页 |
2.3 同型半胱氨酸相关代谢与精神分裂症 | 第43-44页 |
2.4 同型半胱氨酸相关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 | 第44-46页 |
2.5 小结 | 第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2页 |
结论 | 第52-53页 |
附录A DSM-IV-TR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 | 第53-54页 |
附录B 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58页 |
导师简介 | 第58-60页 |
作者简介 | 第60-61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