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页 |
引言 | 第7-11页 |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7-8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9页 |
(三)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 | 第9-11页 |
1.实证分析的方法 | 第10页 |
2.比较分析的方法 | 第10页 |
3.价值分析的方法 | 第10-11页 |
一、地方人大常委会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程序概述 | 第11-18页 |
(一)相关基本概念 | 第11-13页 |
1.规范性文件的涵义 | 第11-12页 |
2.备案审查的涵义 | 第12-13页 |
3.备案审查程序的涵义 | 第13页 |
(二)地方人大常委会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的建立历程 | 第13-18页 |
1.审查制度的建立 | 第15-16页 |
2.备案制度的建立和与审查制度的结合 | 第16-17页 |
3.备案审查制度的发展 | 第17-18页 |
二、地方人大常委会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的理论基础 | 第18-25页 |
(一)立法监督 | 第18-19页 |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 | 第19-21页 |
(三)法制统一 | 第21-23页 |
(四)公民权利保障 | 第23-25页 |
三、地方人大常委会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程序的价值和基本功能 | 第25-32页 |
(一)备案审查程序的价值 | 第25-29页 |
1.外在价值 | 第25-27页 |
2.内在价值 | 第27-29页 |
(二)备案审查程序的基本功能 | 第29-32页 |
1.启动和实施的民主化功能 | 第29-30页 |
2.决策的理性化功能 | 第30页 |
3.权力控制的程序化功能 | 第30-32页 |
四、地方人大常委会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程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32-38页 |
(一)备案审查的启动程序 | 第32-34页 |
1.主动审查的启动程序---备案 | 第32-33页 |
2.被动审查的启动程序---审查建议和审查要求的提出 | 第33-34页 |
(二)备案审查的实施程序---审查 | 第34-36页 |
1.审查机构 | 第34页 |
2.审查标准 | 第34-35页 |
3.参与审查机制 | 第35页 |
4.异议处理 | 第35页 |
5.监督机制 | 第35-36页 |
(三)备案审查的执行程序---审查结果的处理 | 第36-37页 |
1.没有出现“不适当”情况的处理 | 第36页 |
2.纠错与撤销 | 第36页 |
3.审查工作结束后的反馈 | 第36-37页 |
(四)存在的问题 | 第37-38页 |
五、地方人大常委会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程序的完善 | 第38-49页 |
(一)启动程序的完善 | 第38-42页 |
1.合理规定备案审查范围 | 第38-40页 |
2.设定适格的启动主体 | 第40-41页 |
3.合理设置备案机构 | 第41页 |
4.合理规定报备时限和报备材料 | 第41页 |
5.必要的反馈 | 第41-42页 |
(二)实施程序的完善 | 第42-45页 |
1.合理的审查机构和规范的操作流程 | 第42-43页 |
2.扩大审查标准 | 第43-44页 |
3.引入异议处理机制 | 第44页 |
4.引入健全的公众参与机制 | 第44-45页 |
5.引入公开机制 | 第45页 |
(三)执行程序的完善 | 第45-49页 |
1. 设置合理的处理程序---纠正与撤销 | 第45-46页 |
2. 设定相应责任追究 | 第46-49页 |
结束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附录 地方人大常委会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程序图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