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引言 | 第6-7页 |
第1章 相同主题下的文学书写 | 第7-19页 |
1.1 “母亲”的“革命”传奇 | 第7-10页 |
1.1.1 觉醒:“在寂寞中挣扎” | 第8-9页 |
1.1.2 立足于“人”的文学视点 | 第9-10页 |
1.2 知识分子的成长叙事 | 第10-15页 |
1.2.1 成长主题:“人是在艰苦中成长”与“路在哪里” | 第11-13页 |
1.2.2 女性叙事与边缘叙事 | 第13-15页 |
1.3 战时语境下的女性关怀 | 第15-19页 |
1.3.1 革命女性的日常焦虑 | 第15-17页 |
1.3.2 国家话语与女性话语的纠缠 | 第17-19页 |
第2章 延安时期的丁玲与韦君宜 | 第19-24页 |
2.1 寻路:“叛逆者”与“追求者” | 第19-21页 |
2.2 延安文艺的筹建者 | 第21-22页 |
2.3 “改造”话语下的个体境遇 | 第22-24页 |
第3章 体制规约与文学实践 | 第24-29页 |
3.1 文艺导向的制定者 | 第24-25页 |
3.2 政治困境中的文学追求 | 第25-27页 |
3.3 “无我”的悲剧与抗争 | 第27-29页 |
第4章 晚年丁玲与晚年韦君宜 | 第29-35页 |
4.1 言与不言:自我否定的艰难 | 第29-32页 |
4.2 老骥伏枥:拓荒者的精神 | 第32-33页 |
4.3 与年轻作家的关系 | 第33-35页 |
结语 | 第35-36页 |
致谢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0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