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褐煤的热解-气化综合利用的初步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5页 |
1.1 褐煤资源现状及提质的必要性 | 第11-12页 |
1.1.1 褐煤资源的现状 | 第11页 |
1.1.2 褐煤提质的必要性 | 第11-12页 |
1.2 褐煤的提质方法 | 第12-17页 |
1.2.1 干燥脱水提质技术 | 第12-14页 |
1.2.2 成型提质技术 | 第14-16页 |
1.2.3 热解提质技术 | 第16-17页 |
1.3 褐煤热解特性概述 | 第17-20页 |
1.3.1 热解机理 | 第17页 |
1.3.2 热解过程 | 第17-18页 |
1.3.3 煤热解影响因素 | 第18-20页 |
1.4 煤气化特性概述 | 第20-23页 |
1.4.1 煤的气化过程 | 第20-21页 |
1.4.2 煤气化影响因素 | 第21-23页 |
1.5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3-25页 |
第二章 实验设备及实验过程 | 第25-33页 |
2.1 实验主要仪器和设备 | 第25-28页 |
2.2 煤样的预处理 | 第28页 |
2.3 实验过程 | 第28-33页 |
2.3.1 原煤及煤焦的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实验 | 第28-29页 |
2.3.2 原煤热解与煤焦的CO_2气化热重实验 | 第29-30页 |
2.3.3 热解过程气态产物分布实验 | 第30-33页 |
第三章 弥勒褐煤热解特性及动力学分析 | 第33-43页 |
3.1 引言 | 第33页 |
3.2 褐煤热解特性研究 | 第33-37页 |
3.2.1 原煤的热重分析 | 第34-35页 |
3.2.2 升温速率对弥勒褐煤热解的影响 | 第35-36页 |
3.2.3 粒径对弥勒褐煤热解的影响 | 第36-37页 |
3.3 弥勒褐煤热解反应动力学分析 | 第37-40页 |
3.3.1 动力学方程的建立 | 第37-39页 |
3.3.2 动力学参数的确定 | 第39-4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0-43页 |
第四章 热解气体产物的分布与半焦产物性质分析 | 第43-53页 |
4.1 引言 | 第43页 |
4.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3-50页 |
4.2.1 H_2的分布曲线 | 第43-45页 |
4.2.2 CO的分布曲线 | 第45-46页 |
4.2.3 CH_4的分布曲线 | 第46-48页 |
4.2.4 CO_2的分布曲线 | 第48-49页 |
4.2.5 不同热解终温下气体产物分布 | 第49-50页 |
4.3 半焦产物特性研究 | 第50-52页 |
4.3.1 半焦的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 | 第51-52页 |
4.3.2 半焦产物的利用 | 第5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五章 煤焦的气化反应性及动力学分析 | 第53-69页 |
5.1 引言 | 第53页 |
5.2 煤焦与CO_2气化反应性的研究 | 第53-59页 |
5.2.1 不同热解终温下煤焦的气化反应性 | 第53-55页 |
5.2.2 不同热解速率下煤焦的气化反应性 | 第55-57页 |
5.2.3 不同热解保温时间下煤焦的气化反应性 | 第57-59页 |
5.3 煤焦的气化反应动力学分析 | 第59-66页 |
5.3.1 动力学方程的建立 | 第59-62页 |
5.3.2 动力学参数的确定 | 第62-6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6-69页 |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 第69-71页 |
6.1 结论 | 第69-70页 |
6.1.1 褐煤的热解特性 | 第69页 |
6.1.2 褐煤热解产物分布 | 第69-70页 |
6.1.3 煤焦CO_2-气化特性 | 第70页 |
6.2 展望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9页 |
附录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