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21页 |
1.1 钛概况 | 第9页 |
1.2 钛的性质及用途 | 第9-11页 |
1.2.1 钛的性质 | 第9-10页 |
1.2.2 钛的用途 | 第10-11页 |
1.3 CaTiO_3 的性质、分布及用途 | 第11-12页 |
1.3.1 CaTiO_3 的性质 | 第11-12页 |
1.3.2 CaTiO_3 的分布及用途 | 第12页 |
1.4 钛金属制备工艺 | 第12-17页 |
1.4.1 传统制备金属钛的方法 | 第13-14页 |
1.4.2 新型制备金属钛的方法 | 第14-17页 |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5.1 Ca TiO3 形成的研究 | 第17-18页 |
1.5.2 工艺参数对阴极产物影响的研究 | 第18-19页 |
1.6 本论文研究目的、内容 | 第19-20页 |
1.7 本论文创新之处 | 第20-21页 |
2 实验部分 | 第21-30页 |
2.1 实验主要试剂、仪器及设备 | 第21-22页 |
2.1.1 主要试剂 | 第21页 |
2.1.2 主要仪器及设备 | 第21-22页 |
2.2 实验方案 | 第22-23页 |
2.3 实验电解的前期准备 | 第23-26页 |
2.3.1 阴极的制备及组装 | 第23-25页 |
2.3.2 阳极和坩埚的预处理 | 第25页 |
2.3.3 氩气的处理 | 第25-26页 |
2.4 电解实验 | 第26-27页 |
2.5 电解产物的分析检测 | 第27-30页 |
2.5.1 XRD物相检测 | 第28页 |
2.5.2 SEM-EDS微观形貌及元素组成分析 | 第28页 |
2.5.3 比表面积及孔径测定分析 | 第28-29页 |
2.5.4 尾气检测 | 第29-30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30-54页 |
3.1 CaTiO_3 形成机理 | 第30-42页 |
3.1.1 水解过程中CaTiO_3 的形成 | 第30-33页 |
3.1.2 在双电层作用下形成CaTiO_3 | 第33-34页 |
3.1.3 在高温和外电源提供的电子的作用下形成CaTiO_3 | 第34-39页 |
3.1.4 电解过程中阳极气体的形成 | 第39-42页 |
3.1.5 小结 | 第42页 |
3.2 工艺参数对阴极产物的影响 | 第42-54页 |
3.2.1 电解电压对阴极产物物相的影响 | 第42-45页 |
3.2.2 电解电压对阴极产物形貌的影响 | 第45页 |
3.2.3 电解电压对CaTiO_3 结构的影响 | 第45-47页 |
3.2.4 电解电压对阴极产物比表面积的影响 | 第47-48页 |
3.2.5 电解温度对阴极产物物相的影响 | 第48-50页 |
3.2.6 电解温度对阴极产物形貌的影响 | 第50-51页 |
3.2.7 电解温度对CaTiO_3 结构的影响 | 第51-52页 |
3.2.8 电解温度对阴极产物比表面积的影响 | 第52-53页 |
3.2.9 小结 | 第53-54页 |
4 结论与展望 | 第54-56页 |
4.1 结论 | 第54-55页 |
4.2 展望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3页 |
附录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