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面铺装用LC40轻质高强混凝土制备及性能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英文摘要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引言 | 第10-12页 |
1.2 论文的提出 | 第12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第二章 轻质高强混凝土原材料性能与配合比设计 | 第14-20页 |
2.1 原材料性能及试验 | 第14-15页 |
2.2 轻质高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则 | 第15-16页 |
2.3 轻质高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优化 | 第16-18页 |
2.3.1 基准配合比设计 | 第16页 |
2.3.2 正交试验 | 第16-17页 |
2.3.3 正交分析 | 第17-18页 |
2.3.4 配合比确定 | 第1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18-20页 |
第三章 工作性及匀质性评价方法研究分析 | 第20-30页 |
3.1 评价体系 | 第20-21页 |
3.2 抑制骨料运动技术措施 | 第21-29页 |
3.2.1 控制骨料最大粒径和粒型 | 第21-22页 |
3.2.2 降低水泥浆体和轻骨料之间的密度差 | 第22-26页 |
3.2.3 提高浆体的粘度 | 第26-28页 |
3.2.4 掺入聚丙烯纤维形成网状结构 | 第28-29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四章 轻质高强混凝土力学性能的研究 | 第30-38页 |
4.1 轻骨料种类对力学性能影响 | 第30-31页 |
4.2 预湿时间对力学性能影响 | 第31-33页 |
4.3 矿物掺合料对力学性能影响 | 第33-35页 |
4.3.1 单掺粉煤灰 | 第33-34页 |
4.3.2 单掺矿粉 | 第34页 |
4.3.3 复掺矿物掺合料 | 第34-35页 |
4.4 体积砂率对力学性能影响 | 第35-3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五章 轻质高强混凝土耐久性的研究 | 第38-46页 |
5.1 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研究 | 第38-41页 |
5.1.1 试验方法 | 第38-39页 |
5.1.2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39-41页 |
5.2 碳化性能研究 | 第41-43页 |
5.2.1 混凝土碳化试验方法 | 第41页 |
5.2.2 试验方案及实验结果分析 | 第41-43页 |
5.3 耐磨性性研究 | 第43-45页 |
5.3.1 试验方法 | 第43-44页 |
5.3.2 试验方案及结果分析 | 第44-4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六章 轻质高强混凝土抗裂性研究 | 第46-54页 |
6.1 抗裂试验方法及评价标准 | 第46-48页 |
6.2 抗裂试验方案 | 第48页 |
6.3 试验结果分析 | 第48-52页 |
6.3.1 不同陶粒类型对抗裂性能影响 | 第48-49页 |
6.3.2 不同预湿时间对抗裂性能的影响 | 第49-50页 |
6.3.3 水泥用量对抗裂性能的影响 | 第50页 |
6.3.4 水胶比对抗裂性能的影响 | 第50-51页 |
6.3.5 纤维类型及掺量影响对抗裂性能的影响 | 第51-52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七章 轻质高强混凝土工程应用 | 第54-65页 |
7.1 工程简介[13] | 第54-55页 |
7.2 工程施工要求及实验结果 | 第55-57页 |
7.2.1 工程铺装要求 | 第55页 |
7.2.2 原材料检测结果 | 第55-56页 |
7.2.3 铺装现场用配合比 | 第56-57页 |
7.2.4 轻质高强混凝土检测试验结果 | 第57页 |
7.3 汾江大桥轻质高强混凝土现场施工 | 第57-65页 |
7.3.1 混凝土结合面界面处理 | 第57-59页 |
7.3.2 钢筋工程 | 第59页 |
7.3.3 轻质高强混凝土的拌合 | 第59-60页 |
7.3.4 现场轻质高强混凝土施工 | 第60-63页 |
7.3.5 硬化后桥面铺装层轻质高强混凝土性能 | 第63-65页 |
第八章 结论 | 第65-67页 |
8.1 主要结论 | 第65-66页 |
8.2 课题展望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6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附件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