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再设计理念的汝瓷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研究的背景及内容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3页 |
1.3.1 研究的目的 | 第13页 |
1.3.2 研究的意义 | 第13页 |
1.4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第13-15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3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第二章 再设计理念概述 | 第15-19页 |
2.1 再设计理念的界定 | 第15-16页 |
2.2 再设计的基本要素 | 第16-17页 |
2.2.1 基于产品原有形式 | 第16页 |
2.2.2 拓展功能使用领域 | 第16-17页 |
2.2.3 提升产品原有价值 | 第17页 |
2.3 再设计的基本方法和重要性 | 第17-18页 |
2.3.1 再设计的基本方法 | 第17-18页 |
2.3.2 再设计的重要性 | 第18页 |
2.4 小结 | 第18-19页 |
第三章 汝瓷概述 | 第19-38页 |
3.1 汝瓷概念的界定 | 第19-20页 |
3.2 宋代汝瓷的兴衰 | 第20-22页 |
3.3 汝瓷的恢复发展 | 第22-24页 |
3.4 汝瓷的艺术特质 | 第24-31页 |
3.4.1 釉色 | 第24-26页 |
3.4.2 造型 | 第26-28页 |
3.4.3 装饰 | 第28-29页 |
3.4.4 工艺 | 第29-30页 |
3.4.5 意境 | 第30-31页 |
3.5 当下汝瓷产业的发展现状及相关问题 | 第31-36页 |
3.5.1 当下汝瓷产业的发展现状 | 第31-33页 |
3.5.2 当下汝瓷产业存在的相关问题 | 第33-36页 |
3.6 小结 | 第36-38页 |
第四章 汝瓷的再设计理念 | 第38-46页 |
4.1 汝瓷再设计的提出 | 第38-39页 |
4.1.1 提升汝瓷文化内涵 | 第38页 |
4.1.2 促进汝瓷产业发展 | 第38-39页 |
4.2 汝瓷再设计的要素 | 第39-41页 |
4.2.1 基于原有器形的想象力发挥 | 第39-40页 |
4.2.2 合理有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 | 第40页 |
4.2.3 再设计兼顾环保效益 | 第40-41页 |
4.3 汝瓷再设计方法 | 第41-43页 |
4.3.1 器形再设计 | 第42页 |
4.3.2 功能再设计 | 第42-43页 |
4.3.3 发扬文化内涵 | 第43页 |
4.4 汝瓷再设计理念的重要性 | 第43-45页 |
4.4.1 提升汝瓷及产业价值 | 第43-44页 |
4.4.2 宣传汝瓷形象和文化 | 第44-45页 |
4.5 小结 | 第45-46页 |
第五章 基于再设计理念的汝瓷应用及实例分析 | 第46-56页 |
5.1 基于再设计理念的汝瓷应用构思及实例 | 第46-50页 |
5.2 基于再设计理念的汝瓷研究内涵 | 第50-52页 |
5.2.1 传统文化的延续 | 第50页 |
5.2.2 现代设计的影响 | 第50-51页 |
5.2.3 符合当下审美需求 | 第51-52页 |
5.3 基于再设计理念的汝瓷再设计实践 | 第52-55页 |
5.3.1 设计定位 | 第52页 |
5.3.2 设计元素 | 第52-53页 |
5.3.3 设计方法 | 第53-55页 |
5.4 小结 | 第55-56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0-61页 |
附录1 | 第61-64页 |
附录2 | 第64-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附件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