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论文

吉林西部湿地分布及NPP时空动态变化研究

中文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10页
第1章 绪论第15-35页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5-17页
    1.2 湿地定义与研究区湿地类型划分第17-19页
    1.3 研究现状第19-32页
        1.3.1 植被指数时间序列重构第19-22页
        1.3.2 湿地信息提取第22-26页
        1.3.3 湿地时空动态变化第26-27页
        1.3.4 湿地生态系统NPP模型模拟第27-31页
        1.3.5 湿地NPP格局与影响因素分析第31-32页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32-35页
        1.4.1 研究内容第32-33页
        1.4.2 技术路线第33-34页
        1.4.3 创新点第34-35页
第2章 研究区概况第35-43页
    2.1 自然环境概况第35-41页
        2.1.1 地理位置第35-36页
        2.1.2 地质地貌第36-37页
        2.1.3 气候条件第37-38页
        2.1.4 水文湿地第38-39页
        2.1.5 土壤条件第39-40页
        2.1.6 植被分布第40-41页
    2.2 社会经济概况第41-43页
        2.2.1 人口与经济第41-42页
        2.2.2 重要水利工程第42-43页
第3章 数据来源与预处理第43-59页
    3.1 遥感数据第43-55页
        3.1.1 遥感数据源与预处理第43-45页
        3.1.2 遥感数据时间序列滤波重建第45-55页
    3.2 野外采样数据第55-56页
        3.2.1 天然湿地采样方法第55页
        3.2.2 人工湿地采样方法第55-56页
    3.3 气象数据第56-58页
    3.4 其他辅助数据第58-59页
第4章 吉林西部湿地信息提取及时空动态变化分析第59-79页
    4.1 湿地信息自动提取相关理论第63-66页
        4.1.1 随机森林算法原理第63-64页
        4.1.2 ReliefF算法原理第64-65页
        4.1.3 NSGAII多目标遗传算法原理第65-66页
    4.2 多目标遗传随机森林特征选择算法构建第66-67页
    4.3 吉林西部湿地信息自动提取第67-74页
        4.3.1 基础数据合成与分割第67-69页
        4.3.2 面向对象特征提取第69-71页
        4.3.3 特征分析与多目标遗传随机森林特征选择第71-73页
        4.3.4 随机森林分类精度评价第73-74页
    4.4 2000 ~2016吉林西部湿地变化分析第74-79页
        4.4.1 湿地时空动态变化分析第74-77页
        4.4.2 湿地转移矩阵分析第77-79页
第5章 吉林西部湿地NPP估算与分析方案第79-99页
    5.1 模型基本结构第79-80页
    5.2 模型参数说明第80-89页
        5.2.1 基于两叶光能利用率模型的GPP模拟第80-87页
        5.2.2 基于过程模型的aR模拟第87-88页
        5.2.3 参数本地化第88-89页
    5.3 模型模拟精度检验第89-94页
        5.3.1 基于样本数据的精度评价第89-93页
        5.3.2 区域模拟效果评价第93-94页
    5.4 吉林西部湿地NPP分析方案第94-99页
        5.4.1 NPP时空动态变化分析方案第94页
        5.4.2 NPP影响因素分析方案第94-99页
第6章 吉林西部湿地NPP时空动态变化分析第99-111页
    6.1 吉林西部湿地NPP年际分布与变化特征第99-104页
    6.2 吉林西部湿地NPP季节分布与变化特征第104-111页
第7章 吉林西部NPP影响因素分析第111-133页
    7.1 单一驱动因子与NPP的偏相关分析第111-122页
        7.1.1 叶面积指数LAI分析第111-112页
        7.1.2 平均气温分析第112-114页
        7.1.3 年降水量分析第114-116页
        7.1.4 太阳总辐射量分析第116-118页
        7.1.5 大气CO_2浓度分析第118-120页
        7.1.6 平均相对湿度分析第120-122页
    7.2 复合影响因子组合与NPP的复相关分析第122-124页
        7.2.1 热量因子组合与NPP的响应第122页
        7.2.2 水分因子组合与NPP的响应第122-123页
        7.2.3 综合因子组合与NPP的响应第123-124页
    7.3 影响因素定量分析第124-133页
        7.3.1 像元尺度单因子影响分离模拟第124-131页
        7.3.2 区域尺度单因子影响分离模拟第131-133页
第8章 结论与展望第133-137页
    8.1 研究结论第133-135页
    8.2 展望第135-137页
参考文献第137-147页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47-149页
致谢第149-150页

论文共1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Pcgf2对小鼠子宫蜕膜化的调节功能和机理研究
下一篇:猪体细胞核移植早期胚胎的合子基因激活及表观遗传修饰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