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S与GIS的安福县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1 绪论 | 第9-15页 |
|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0-13页 |
|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0页 |
|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0-13页 |
| ·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 第13页 |
| ·研究目标 | 第13页 |
|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 ·研究的方法与框架 | 第13-15页 |
|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 ·研究框架 | 第14-15页 |
| 2 概念界定与相关研究的理论 | 第15-18页 |
| ·基本概念(耕地、基本农田) | 第15-16页 |
| ·耕地的概念 | 第15页 |
| ·基本农田 | 第15-16页 |
| ·基本农田保护相关理论 | 第16-18页 |
| ·人地关系理论 | 第16页 |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6页 |
| ·粮食安全理论 | 第16-17页 |
| ·博弈理论 | 第17-18页 |
| 3 土地适宜性评价理论 | 第18-26页 |
|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理论基础 | 第18页 |
|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基本步骤 | 第18-24页 |
| ·评价系统的选择和定制 | 第18-19页 |
| ·评价单元的划分 | 第19页 |
| ·参评因子的选择和指标分级 | 第19-22页 |
| ·参评因子指标分值的量化和权重的确定 | 第22-23页 |
| ·综合分值计算与适宜性分级 | 第23-24页 |
|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技术支持 | 第24-26页 |
| ·遥感技术在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 | 第24页 |
| ·GIS 技术在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 | 第24-26页 |
| 4 研究区概况 | 第26-29页 |
| ·自然概况 | 第26-27页 |
| ·社会经济概况 | 第27页 |
| ·研究区基本农田保护现状 | 第27-29页 |
| 5 相关数据选取与处理 | 第29-32页 |
| ·数据的选取 | 第29页 |
| ·数据的预处理 | 第29-32页 |
| ·遥感影像的处理 | 第29-31页 |
| ·DEM 的处理 | 第31页 |
| ·城镇道路信息的提取 | 第31页 |
| ·河流信息的提取 | 第31-32页 |
| 6 研究区耕地现状及变化驱动力分析 | 第32-38页 |
| ·耕地分布现状 | 第32-33页 |
| ·耕地分布的获取 | 第32页 |
| ·安福县耕地空间分布特征 | 第32-33页 |
| ·耕地变化驱动力分析 | 第33-38页 |
| ·耕地数量变化分析 | 第33页 |
| ·耕地变化驱动力分析 | 第33-38页 |
| 7 安福县建设用地扩展分析 | 第38-53页 |
| ·建设用地扩展驱动力分析 | 第38-42页 |
| ·地理环境因素 | 第38-39页 |
| ·经济因素 | 第39-41页 |
| ·人口与城镇化因素 | 第41-42页 |
| ·交通因素 | 第42页 |
| ·研究区建设用地扩展模拟 | 第42-53页 |
| ·关于元胞自动机 | 第43页 |
| ·多准则评价 | 第43-47页 |
| ·MCE-CA 原理 | 第47-48页 |
| ·基于 MCE-CA 的建设用地扩张模拟 | 第48-53页 |
| 8、研究区基本农田保护数量预测研究 | 第53-61页 |
| ·人口预测 | 第53-55页 |
| ·总人口预测 | 第53-54页 |
| ·城镇、农村人口预测 | 第54-55页 |
| ·人均粮食需求预测 | 第55-56页 |
| ·粮食耕地单产预测 | 第56-59页 |
| ·复种指数的确定 | 第56-57页 |
| ·粮食播面单产预测 | 第57-58页 |
| ·粮食耕地单产预测 | 第58-59页 |
| ·粮作比预测 | 第59页 |
| ·粮食自给率预测 | 第59页 |
| ·基本农田保护面积预测 | 第59-61页 |
| 9 耕地适宜基本农田评价 | 第61-67页 |
| ·评价系统的选择和定制 | 第61页 |
| ·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61-63页 |
| ·自然条件 | 第62页 |
| ·区位条件 | 第62-63页 |
| ·评价指标作用分值确定 | 第63页 |
| ·评价单元的划分 | 第63-64页 |
|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64页 |
| ·结果分析 | 第64-67页 |
| 10 研究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 | 第67-72页 |
| ·基本农田保护数量 | 第67页 |
| ·基本农田划定 | 第67-69页 |
| ·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 | 第69页 |
| ·结果评价 | 第69-71页 |
| ·不同影响因子下的基本农田分布情况 | 第69-70页 |
| ·紧凑度指标评价 | 第70-71页 |
| ·管护措施 | 第71-72页 |
| 11 结论与展望 | 第72-74页 |
| ·研究结论 | 第72-73页 |
| ·研究展望 | 第73-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 附图 | 第78-84页 |
| 致谢 | 第84-85页 |
| 研究生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