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金属结构论文--组合结构论文

钢管混凝土组合框架基于分布塑性模型的二阶弹塑性分析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5页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2 钢管混凝土组合结构的特点第10-11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1.3.1 钢管混凝土构件的研究现状第11-12页
        1.3.2 钢管混凝土框架的研究现状第12-13页
    1.4 本文主要的研究方法及内容第13-15页
第二章 钢管混凝土构件截面瞬时刚度的求解第15-44页
    2.1 基本假设第15页
    2.2 材料的本构关系第15-19页
        2.2.1 钢材的本构关系第15-16页
        2.2.2 混凝土的本构关系第16-19页
    2.3 杆件截面瞬时刚度的求解第19-31页
        2.3.1 截面瞬时刚度求解的基本原理第19-22页
        2.3.2 求解应变的数值方法第22-24页
        2.3.3 截面瞬时刚度的求解过程第24-29页
        2.3.4 数值计算过程及程序流程第29-31页
    2.4 算例分析第31-42页
    2.5 绪论第42-44页
第三章 分布刚度模型的单元刚度矩阵第44-67页
    3.1 三段式分布刚度模型第44-47页
    3.2 单元刚度矩阵的推导第47-54页
    3.3 考虑二阶效应的梁柱单元的弹塑性刚度矩阵第54-58页
        3.3.1 单独考虑P-δ效应时杆端弯矩求解第54-55页
        3.3.2 同时考虑P-δ和P-△效应的单元刚度矩阵第55-58页
    3.4 截面的弹性极限弯矩第58-62页
        3.4.1 弹性极限弯矩的求解原理第58-60页
        3.4.2 数值计算过程及程序流程第60-62页
    3.5 算例分析第62-66页
    3.6 结论第66-67页
第四章 钢管混凝土组合框架二阶弹塑性分析的QR法第67-93页
    4.1 样条函数基本原理第67-71页
        4.1.1 样条函数的定义第67-68页
        4.1.2 三次B样条函数及其性质第68-71页
        4.1.3 三次B样条基函数的构造第71页
    4.2 QR法简介第71-76页
        4.2.1 QR法整体位移函数第71-73页
        4.2.2 单元QR法变换第73-74页
        4.2.3 QR变换的简化方法第74-76页
    4.3 单元形成塑性铰的判定方法第76-79页
        4.3.1 单元形成塑性铰的判定原理第76-77页
        4.3.2 数值计算过程及程序设计流程第77-79页
    4.4 钢管混凝土组合框架的QR计算步骤及程序流程第79-81页
    4.5 算例分析第81-92页
    4.6 结论第92-93页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第93-96页
    5.1 本文主要工作和研究结论第93-95页
    5.2 研究展望第95-96页
参考文献第96-99页
附录第99-101页
致谢第101-10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02页

论文共10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结构抗连续倒塌性能分析
下一篇:弯剪复合作用下节段预制胶拼体内预应力混凝土梁受力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