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 第6-9页 |
中文摘要 | 第9-13页 |
英文摘要 | 第13-17页 |
前言 | 第18-20页 |
参考文献 | 第19-20页 |
第一部分 野生HBV毒株序列分析 | 第20-35页 |
1 材料与试剂 | 第20-21页 |
1.1 样本来源 | 第20页 |
1.2 引物合成 | 第20页 |
1.3 主要试剂 | 第20页 |
1.4 主要仪器 | 第20-21页 |
2 方法 | 第21-23页 |
2.1 样本分析 | 第21页 |
2.2 pEASY-HBV质粒的构建与鉴定 | 第21-22页 |
2.2.1 HBVDNA的扩增 | 第21-22页 |
2.2.2 pEASY-HBV质粒的构建 | 第22页 |
2.3 进化树的构建 | 第22页 |
2.4 多序列比对 | 第22-23页 |
3 结果 | 第23-29页 |
3.1 HBeAg阴性野生毒株 | 第23-24页 |
3.2 pEASY-HBV克隆株测序 | 第24页 |
3.3 HBV进化树 | 第24-25页 |
3.4 多序列比对 | 第25-26页 |
3.5 四个ORFs和BCP变异 | 第26-29页 |
3.5.1 CORF变异 | 第26-27页 |
3.5.2 PORF变异 | 第27页 |
3.5.3 XORF变异 | 第27-28页 |
3.5.4 SORF变异 | 第28页 |
3.5.5 BCP变异 | 第28-29页 |
4 讨论 | 第29-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5页 |
第二部分 CBA/CaJ小鼠质量评价及基础生物学数据检测 | 第35-48页 |
1 材料与试剂 | 第35-36页 |
1.1 实验动物 | 第35页 |
1.2 主要试剂 | 第35-36页 |
1.3 主要仪器 | 第36页 |
2 实验方法 | 第36-38页 |
2.1 CBA/CaJ小鼠病毒质量检测 | 第36页 |
2.2 CBA/CaJ小鼠体重和脏器重量测定 | 第36-37页 |
2.3 CBA/CaJ小鼠血液生理指标测定 | 第37页 |
2.4 CBA/CaJ小鼠血液生化指标测定 | 第37页 |
2.5 CBA/CaJ小鼠血液免疫细胞检测 | 第37-38页 |
3 统计学方法 | 第38页 |
4 结果 | 第38-44页 |
4.1 CBA/CaJ小鼠病毒质量 | 第38页 |
4.2 CBA/CaJ小鼠体重和脏器重量 | 第38-39页 |
4.3 CBA/CaJ小鼠血液生理指标 | 第39-41页 |
4.4 CBA/CaJ小鼠血液生化指标 | 第41-43页 |
4.5 CBA/CaJ小鼠血液免疫细胞 | 第43-44页 |
5 讨论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第三部分 HBeAg阴性的小鼠模型的建立 | 第48-58页 |
1 材料与试剂 | 第48-49页 |
1.1 实验动物 | 第48页 |
1.2 主要材料 | 第48页 |
1.3 主要试剂 | 第48页 |
1.4 主要仪器 | 第48-49页 |
2 方法 | 第49-53页 |
2.1 HBVcccDNA的制备 | 第49-51页 |
2.1.1 HBV质粒的提取 | 第49页 |
2.1.2 PCR反应 | 第49-50页 |
2.1.3 PCR产物的纯化回收 | 第50页 |
2.1.4 酶切反应 | 第50页 |
2.1.5 酶切产物回收 | 第50页 |
2.1.6 线性HBVDNA的环化 | 第50-51页 |
2.1.7 环化产物的回收 | 第51页 |
2.2 环化产物的鉴定 | 第51-52页 |
2.3 动物模型建立 | 第52页 |
2.4 血清标志物HBsAg和HBeAg的检测 | 第52-53页 |
2.5 统计学方法 | 第53页 |
3 结果 | 第53-54页 |
3.1 cccDNA的鉴定 | 第53-54页 |
3.2 血清HBsAg和HBeAg浓度 | 第54页 |
4 讨论 | 第54-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8页 |
全文总结 | 第58-59页 |
文献综述 | 第5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