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沿海地区传统建筑石作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凡例 | 第11-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2.1 对闽南沿海地区传统建筑的意义 | 第14页 |
1.2.2 对传统建筑石作的意义 | 第14页 |
1.2.3 对保护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的意义 | 第14-15页 |
1.3 研究对象及内容 | 第15-20页 |
1.3.1 研究对象 | 第15-19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4 研究现状 | 第20-23页 |
1.4.1 对官式传统建筑石作的研究 | 第20-21页 |
1.4.2 对地方传统建筑石作的研究 | 第21页 |
1.4.3 对闽南沿海地区传统建筑石作的研究 | 第21-23页 |
1.4.4 小结 | 第23页 |
1.5 研究目标及方法 | 第23-25页 |
1.5.1 研究目标 | 第23页 |
1.5.2 研究方法 | 第23-25页 |
1.6 论文框架 | 第25-26页 |
1.7 未尽事宜 | 第26-28页 |
第2章 闽南沿海地区传统建筑石材应用部位 | 第28-60页 |
2.1 地面 | 第28-33页 |
2.1.1 石材满铺 | 第28-31页 |
2.1.2 砖石结合 | 第31-33页 |
2.2 台基 | 第33-38页 |
2.2.1 台明 | 第33-34页 |
2.2.2 台阶 | 第34-36页 |
2.2.3 栏杆 | 第36-37页 |
2.2.4 月台 | 第37-38页 |
2.3 墙身 | 第38-40页 |
2.3.1 镜面墙 | 第38-40页 |
2.3.2 其他墙面 | 第40页 |
2.4 门窗 | 第40-49页 |
2.4.1 门 | 第40-47页 |
2.4.2 窗 | 第47-49页 |
2.5 柱 | 第49-56页 |
2.5.1 柱身 | 第49-52页 |
2.5.2 柱珠 | 第52-56页 |
2.6 梁架 | 第56-59页 |
2.6.1 梁 | 第57-58页 |
2.6.2 斗栱 | 第58页 |
2.6.3 其他 | 第58-59页 |
2.7 小结 | 第59-60页 |
第3章 闽南沿海地区传统建筑石作装饰 | 第60-85页 |
3.1 雕刻手法 | 第60-63页 |
3.1.1 素平 | 第60-61页 |
3.1.2 剔地雕 | 第61页 |
3.1.3 平花 | 第61-62页 |
3.1.4 透雕 | 第62页 |
3.1.5 四面雕 | 第62-63页 |
3.2 雕刻题材 | 第63-84页 |
3.2.1 几何类 | 第63-64页 |
3.2.2 植物类 | 第64-70页 |
3.2.3 动物类 | 第70-75页 |
3.2.4 器物类 | 第75-77页 |
3.2.5 祥禽瑞兽类 | 第77-81页 |
3.2.6 人物故事类 | 第81-84页 |
3.3 小结 | 第84-85页 |
第4章 闽南沿海地区传统建筑石作营造技艺 | 第85-109页 |
4.1 常用石材 | 第85-87页 |
4.1.1 石材种类 | 第85-87页 |
4.1.2 石材选择 | 第87页 |
4.2 常用工具 | 第87-91页 |
4.2.1 加工工具 | 第87-90页 |
4.2.2 砌筑工具 | 第90-91页 |
4.3 搬运起重 | 第91-95页 |
4.3.1 石材搬运 | 第91-93页 |
4.3.2 石材起重 | 第93-95页 |
4.4 施工工艺 | 第95-107页 |
4.4.1 石材形式 | 第95-96页 |
4.4.2 墙体砌筑 | 第96-100页 |
4.4.3 构件加工 | 第100-105页 |
4.4.4 构件安装 | 第105-107页 |
4.5 小结 | 第107-109页 |
第5章 结语 | 第109-119页 |
5.1 闽南沿海地区传统建筑石作概况 | 第109-112页 |
5.1.1 石材应用部位 | 第109-110页 |
5.1.2 石作装饰 | 第110-111页 |
5.1.3 石作营造技艺 | 第111-112页 |
5.2 石作的营造智慧 | 第112-115页 |
5.2.1 墙体防潮 | 第112页 |
5.2.2 构件防损 | 第112-113页 |
5.2.3 材料加工 | 第113页 |
5.2.4 尺度分析 | 第113-115页 |
5.3 厦、漳、泉三地石作对比 | 第115-116页 |
5.4 闽南沿海地区石作存在的问题 | 第116-118页 |
5.4.1 现代加工方式对石作的影响 | 第116-117页 |
5.4.2 现代建造技术对石作的影响 | 第117页 |
5.4.3 优秀匠师的流失 | 第117-118页 |
5.5 石作营造技艺的保护 | 第118-119页 |
5.5.1 加大宣传力度 | 第118页 |
5.5.2 建设实训基地 | 第118页 |
5.5.3 健全匠师保护机制 | 第118-119页 |
参考文献 | 第119-123页 |
致谢 | 第123-125页 |
附录 | 第125-182页 |
附录A 鼓浪屿古厝民居石质构件一览表 | 第125-127页 |
附录B 石作官式术语与闽南术语对照表 | 第127-129页 |
附录C 闽南沿海地区传统建筑石材应用部位调查表 | 第129-137页 |
附录D 闽南沿海地区传统建筑石作应用部位分类表 | 第137-161页 |
附录E 闽南沿海地区传统建筑石作装饰题材分类表 | 第161-182页 |
个人简历 | 第1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