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1-17页 |
1.1 干旱胁迫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 第11-12页 |
1.2 喀斯特环境与植物干旱胁迫 | 第12页 |
1.3 植物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机制 | 第12-15页 |
1.3.1 渗透调节响应机制 | 第12-13页 |
1.3.2 光合响应机制 | 第13-14页 |
1.3.3 抗氧化代谢响应机制 | 第14-15页 |
1.4 转录组测序在植物干旱胁迫研究中的应用 | 第15-16页 |
1.4.1 转录组测序技术 | 第15页 |
1.4.2 转录组测序技术在植物抗旱研究中的应用 | 第15-16页 |
1.5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6-17页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7-22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17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17页 |
2.1.2 主要试剂 | 第17页 |
2.1.3 主要仪器设备 | 第17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17-18页 |
2.2.1 土壤水分对地枫皮种子萌发与早期幼苗生长的影响 | 第17-18页 |
2.2.2 干旱胁迫对地枫皮后期幼苗生理生化与转录组的影响 | 第18页 |
2.2.3 生理生化指标测定及数据分析方法 | 第18页 |
2.3 地枫皮转录组测序方法 | 第18-19页 |
2.3.1 地枫皮总RNA提取 | 第18-19页 |
2.3.2 RNA样品质量检测 | 第19页 |
2.3.3 cDNA文库的制备 | 第19页 |
2.4 地枫皮转录组测序及分析 | 第19-22页 |
2.4.1 地枫皮基因表达分析 | 第19-20页 |
2.4.2 SNP分析 | 第20页 |
2.4.3 SSR分析 | 第20页 |
2.4.4 RT-PCR验证 | 第20-22页 |
第3章 结果分析 | 第22-48页 |
3.1 土壤水分对地枫皮种子萌发与早期幼苗生长的影响 | 第22-25页 |
3.1.1 土壤水分对地枫皮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22页 |
3.1.2 土壤水分对地枫皮幼苗地上部分形态特征的影响 | 第22-23页 |
3.1.3 土壤水分对地枫皮早期幼苗地下部分形态特征的影响 | 第23-24页 |
3.1.4 土壤水分对地枫皮幼苗生物量及其分配的影响 | 第24页 |
3.1.5 土壤水分对地枫皮幼苗抗性生理指标的影响 | 第24-25页 |
3.2 干旱胁迫对地枫皮幼苗生理指标的影响 | 第25-28页 |
3.2.1 干旱胁迫对幼苗光合参数的影响 | 第25页 |
3.2.2 干旱胁迫对幼苗光合色素的影响 | 第25-26页 |
3.2.3 干旱胁迫对地枫皮幼苗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第26-27页 |
3.2.4 干旱胁迫对幼苗SOD、POD活性和MDA含量的影响 | 第27-28页 |
3.3 RNA的质量检测 | 第28-29页 |
3.4 地枫皮叶片转录组数据的分析 | 第29-38页 |
3.4.1 原始数据质量评估 | 第29页 |
3.4.2 转录组序列组装结果 | 第29-30页 |
3.4.3 转录组序列比对结果 | 第30-38页 |
3.5 地枫皮显著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 第38-43页 |
3.5.1 显著差异表达基因的GO分类统计 | 第39-41页 |
3.5.2 显著差异表达基因的KEGG通路富集分析 | 第41-43页 |
3.6 SSR和SNP分析 | 第43-45页 |
3.6.1 SSR分析 | 第43-44页 |
3.6.2 SNP分析 | 第44-45页 |
3.7 与地枫皮抗旱相关的基因 | 第45-46页 |
3.8 实时荧光定量验证 | 第46-48页 |
第4章 讨论 | 第48-53页 |
4.1 不同水分处理对地枫皮种子萌发和早期幼苗生长的影晌 | 第48-49页 |
4.2 不同水分处理对地枫皮后期幼苗生理活性的影晌 | 第49-50页 |
4.3 水分胁迫下地枫皮转录组测序 | 第50-51页 |
4.4 地枫皮抗旱相关的基因 | 第51-53页 |
4.4.1 抗旱调节相关转录因子 | 第51页 |
4.4.2 抗旱功能相关基因 | 第51-52页 |
4.4.3 共有显著差异基因 | 第52-53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3页 |
附录 | 第63-9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92-93页 |
致谢 | 第93-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