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园林规划与建设论文

中国精神生态语言符号载体的景观物化研究--以传统文人景观为例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8-14页
    1.1 研究背景第8-9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9页
    1.3 研究创新点第9-10页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第10-12页
        1.4.1 国内研究现状及其发展第10-11页
        1.4.2 国外研究现状及其发展第11-12页
    1.5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2-13页
        1.5.1 调研的主要对象第12页
        1.5.2 研究主要内容第12-13页
    1.6 研究方法第13-14页
第2章 中国精神生态语言符号载体的物化分析第14-23页
    2.1 精神生态相关概念第14-16页
        2.1.1 精神生态的概念第14-15页
        2.1.2 精神生态景观的界定第15页
        2.1.3 精神生态产生的因素第15-16页
    2.2 精神生态语言符号载体的物化第16-23页
        2.2.1 精神生态语言符号载体的定义第16-18页
        2.2.2 精神生态语言符号的物化第18-21页
            2.2.2.1 精神生态语言符号的物化对象划分第18-19页
            2.2.2.2 精神生态语言符号的物化转移方式第19-20页
            2.2.2.3 精神生态语言符号的物化形态结果第20-21页
        2.2.3 物化第21-23页
第3章 传统文人景观第23-36页
    3.1 文人景观相关概况第23-25页
        3.1.1 文人景观的概念第23-24页
        3.1.2 文人景观历史背景第24-25页
    3.2 传统文人景观精神内涵第25-27页
        3.2.1 哲学思想第25-26页
        3.2.2 古代文人景观受众群体第26-27页
    3.3 文人景观的艺术特征第27-28页
    3.4 文人景观构成要素第28-34页
        3.4.1 空间组织第28-29页
        3.4.2 掇山理水第29-30页
        3.4.3 植物选择第30-32页
        3.4.4 园路之意第32-33页
        3.4.5 建筑形制第33-34页
        3.4.6 景观雕塑第34页
    3.5 传统文人景观精神生态留与弃第34-36页
        3.5.1 留第34-35页
        3.5.2 弃第35-36页
第4章 精神生态景观文化的传播与创新第36-44页
    4.1 精神生态景观的物化传播选择第36-38页
        4.1.1 精神生态景观的物化途径第36-37页
        4.1.2 现代景观精神生态物化受众第37页
        4.1.3 精神生态文化传播的局限性第37-38页
    4.2 精神生态景观文化影响第38-39页
    4.3 旧文人景观在新时期的蜕变第39-44页
        4.3.1 传统景观移植第39-41页
        4.3.2 传统景观融合第41-42页
        4.3.3 传统景观创新第42-44页
第5章 结语第44-49页
    5.1 新文人景观设计与研究的指导意义第44-49页
致谢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型钢管耗能器性能分析及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基于地域性的城市广场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