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第1-7页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7-8页 |
第1章 前言 | 第8-19页 |
·肿瘤干细胞理论的提出 | 第8-9页 |
·肿瘤干细胞的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肿瘤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 第10页 |
·肿瘤干细胞的生长调控 | 第10-11页 |
·Wnt 通路 | 第10页 |
·Notch 通路 | 第10-11页 |
·Sonic hedgehog(Shh)通路 | 第11页 |
·肿瘤干细胞的分离纯化 | 第11-14页 |
·根据细胞表型特征分离肿瘤干细胞 | 第11-13页 |
·流式细胞仪分选法 | 第11-12页 |
·免疫磁珠分选法 | 第12-13页 |
·根据生物学特性分离肿瘤干细胞 | 第13页 |
·无血清培养法 | 第13-14页 |
·肿瘤干细胞与肿瘤耐药 | 第14-16页 |
·高表达ABC 转运蛋白 | 第14-15页 |
·P-gp | 第14-15页 |
·MRP | 第15页 |
·BCRP | 第15页 |
·多处于细胞生长周期的G_0 期 | 第15-16页 |
·凋亡抑制 | 第16页 |
·DNA 损伤修复能力增强 | 第16页 |
·肿瘤干细胞与肿瘤治疗 | 第16-17页 |
·针对于肿瘤干细胞的靶向治疗 | 第16-17页 |
·ABC 转运蛋白抑制剂 | 第17页 |
·诱导肿瘤干细胞分化 | 第17页 |
·促进肿瘤干细胞凋亡 | 第17页 |
·立题依据 | 第17-19页 |
第2章 材料和方法 | 第19-30页 |
·材料 | 第19-22页 |
·仪器与设备 | 第19页 |
·主要试剂 | 第19-20页 |
·细胞株 | 第20页 |
·实验动物 | 第20页 |
·主要试剂配制 | 第20-22页 |
·PBS 配制 | 第20-21页 |
·RPMI 1640 培养液配制 | 第21页 |
·DMEM/F12 培养基配制 | 第21页 |
·McCoy’s 5A 培养基配制 | 第21页 |
·0.25%胰酶-EDTA 混合液配制(5×) | 第21页 |
·磁珠分选用Buffer 1 配制 | 第21页 |
·磁珠分选用Buffer 2 配制 | 第21-22页 |
·磁珠分选用Buffer 3 配制 | 第22页 |
·磁珠分选用DnaseⅠ配制 | 第22页 |
·干细胞培养液配制 | 第22页 |
·化疗药物溶液的配制 | 第22页 |
·方法 | 第22-30页 |
·结肠癌细胞表面EpCAM、CD44 表达水平的检测 | 第22-23页 |
·EpCAM~+CD44~+结肠癌干细胞的筛选和培养 | 第23-26页 |
·免疫磁珠法筛选EpCAM~+CD44~+ 结肠癌干细胞 | 第23-25页 |
·EpCAM~+CD44~+ 结肠癌干细胞培养 | 第25-26页 |
·筛选后的结肠癌干细胞表面EpCAM、CD44 表达水平的检测 | 第26页 |
·EpCAM+CD44+ 结肠癌干细胞的鉴定 | 第26-28页 |
·细胞增殖实验 | 第26-27页 |
·诱导分化实验 | 第27页 |
·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 | 第27-28页 |
·NOD/SCID 小鼠体内成瘤性实验 | 第28页 |
·化疗药物敏感性实验 | 第28-29页 |
·统计学分析 | 第29-30页 |
第3章 实验结果 | 第30-41页 |
·细胞的形态学观察 | 第30页 |
·结肠癌细胞中EPCAM 和CD44 的表达情况 | 第30页 |
·Colo205 细胞和HCT-116 细胞中EpCAM 和CD44 的表达水平 | 第30页 |
·分选后的Colo205 细胞和HCT-116 细胞中EpCAM 和CD44 的表达水平 | 第30页 |
·细胞增殖实验 | 第30页 |
·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 | 第30-31页 |
·NOD/SCID 小鼠体内成瘤性实验 | 第31页 |
·化疗药物敏感性实验 | 第31-41页 |
·丝裂霉素对细胞增殖的影响 | 第31-32页 |
·顺铂对细胞增殖的影响 | 第32页 |
·5-氟尿嘧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 | 第32-41页 |
第4章 讨论 | 第41-45页 |
第5章 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中文摘要 | 第53-55页 |
ABSTRACT | 第55-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