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1-21页 |
1.1 研究背景、存在问题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存在问题 | 第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现状分析 | 第12-15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3 研究现状分析 | 第14-15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 第16-21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4.2 研究框架 | 第17-21页 |
2 工业企业总图运输设计与生态环境概述 | 第21-29页 |
2.1 工业企业总图运输设计概述 | 第21-23页 |
2.1.1 总平面运输设计 | 第21-22页 |
2.1.2 竖向设计 | 第22-23页 |
2.2 生态环境概述 | 第23-26页 |
2.2.1“生态环境”概念的由来和定义 | 第23页 |
2.2.2 工业发展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 | 第23-26页 |
2.3 工业企业总图运输设计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 第26页 |
2.4 工业企业总图运输设计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 第26-28页 |
2.4.1 工业企业总平面运输设计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 第27-28页 |
2.4.2 竖向设计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 第2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3 基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工业企业总平面运输设计评价与优化 | 第29-61页 |
3.1 基于生产物料运输生态化与合理化的工业企业总平面布置方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9-32页 |
3.1.1 工业企业总平面布置方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第29-30页 |
3.1.2 生产物料运输生态化和合理化对工业企业总平面布置的影响 | 第30-31页 |
3.1.3 基于生产物料运输生态化与合理化的工业企业总平面布置方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1-32页 |
3.2 工业企业生产物料运输方式及其能耗污染计算 | 第32-37页 |
3.2.1 工业企业生产物料运输方式特点 | 第32-34页 |
3.2.2 工业企业生产物料运输方式的能耗污染量计算 | 第34-37页 |
3.3 基于熵-复合物元的生产物料运输生态化与合理化工业企业总平面布置方案评价 | 第37-42页 |
3.3.1 建立复合物元 | 第38-39页 |
3.3.2 初次评价 | 第39-40页 |
3.3.3 数据标准化处理 | 第40页 |
3.3.4 确定各指标熵值及熵权 | 第40-41页 |
3.3.5 总平面布置方案评价指标及复合熵物元 | 第41-42页 |
3.4 实例应用 | 第42-51页 |
3.4.1 工程项目简介 | 第42-43页 |
3.4.2 工程项目运输情况简介 | 第43-45页 |
3.4.3 参评方案情况分析 | 第45-48页 |
3.4.4 基于熵-复合物元的工业企业总平面布置方案评价 | 第48-51页 |
3.5 基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工业企业总平面运输设计优化方法 | 第51-59页 |
3.5.1 基于污染源位置优化的工业企业总平面布置优化方法 | 第51-55页 |
3.5.2 基于生产物料运输生态化的工业企业总平面布置优化方法 | 第55-59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4 基于水土保持下的场地平整优化 | 第61-75页 |
4.1 基于水土保持下的场地平整优化的意义 | 第61页 |
4.2 场地平土标高的确定 | 第61-66页 |
4.2.1 场地平土标高的概念 | 第61页 |
4.2.2 场地平土标高确定的影响因素 | 第61-62页 |
4.2.3 场地平土标高的选取与水土保持的关系 | 第62-63页 |
4.2.4 确定平土标高常用方法 | 第63-66页 |
4.3 基于水土保持下的场地平整优化模型的确定 | 第66-69页 |
4.3.1 基于水土保持下的场地平整优化思路 | 第66-67页 |
4.3.2 目标函数的确定 | 第67-68页 |
4.3.3 约束条件 | 第68-69页 |
4.4 运用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 | 第69-71页 |
4.5 实例计算 | 第71-73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75-77页 |
5.1 结论 | 第75页 |
5.2 展望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1-83页 |
致谢 | 第83-85页 |
附录 基于熵-复合物元的工业企业总平面方案评价的Matlab程序 | 第85-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