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的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1.2.1 政府公信力研究现状 | 第11页 |
1.2.2 公共危机管理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3 研究的方法和思路 | 第14-15页 |
1.3.1 研究的方法 | 第14-15页 |
1.3.2 研究的思路 | 第15页 |
1.4 本文的创新之处与不足 | 第15-17页 |
第2章 公共危机管理与政府公信力的理论概述 | 第17-22页 |
2.1 公共危机管理和政府公信力的相关概念 | 第17-19页 |
2.1.1 公共危机管理的基本内容 | 第17-18页 |
2.1.2 政府公信力的内涵 | 第18-19页 |
2.2 公共危机管理与政府公信力的相互关系 | 第19-22页 |
2.2.1 公共危机管理对政府公信力的塑造 | 第19-20页 |
2.2.2 政府公信力对公共危机管理的影响 | 第20-22页 |
第3章 我国地方政府公信力的现状分析 | 第22-33页 |
3.1 当前地方政府公信力的概况 | 第22-23页 |
3.2 政府公信力弱化的具体表现 | 第23-26页 |
3.2.1 政策公信力弱化 | 第23-24页 |
3.2.2 政府行政行为的公信力弱化 | 第24页 |
3.2.3 政府资信公信力弱化 | 第24-25页 |
3.2.4 政府应急制度的弱化 | 第25-26页 |
3.3 地方政府公信力缺失的原因分析 | 第26-31页 |
3.3.1 体制方面的原因 | 第26页 |
3.3.2 管理制度和机制不完善 | 第26-28页 |
3.3.3 政府规模过度扩张降导致政府的信任危机 | 第28-29页 |
3.3.4 公众自身因素 | 第29页 |
3.3.5 国家工作人员的个人行为对政府公信力的影响 | 第29-31页 |
3.4 我国政府公信力缺失对公共危机管理的影响 | 第31-33页 |
3.4.1 不利于社会秩序和公众情绪的稳定 | 第31页 |
3.4.2 公共危机管理工作效率低下 | 第31-32页 |
3.4.3 容易引发新的社会矛盾 | 第32-33页 |
第4章“湖南临武城管打人事件”个案分析 | 第33-37页 |
4.1“湖南临武城管打人事件”基本情况 | 第33-34页 |
4.1.1 案情回放 | 第33页 |
4.1.2 案件发展过程 | 第33-34页 |
4.2 湖南临武城管打人事件的分析 | 第34-35页 |
4.2.1 案件发生背景 | 第34页 |
4.2.2 对政府处理该公共危机事件的评价 | 第34-35页 |
4.3 案件启示 | 第35-37页 |
4.3.1 良好的回应能力是政府在公共危机事件处理中影响政府公信力的重要方面 | 第35页 |
4.3.2 政府合理的应急措施是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有效途径 | 第35-36页 |
4.3.3 良好的沟通机制是扭转政府和公众关系的关键 | 第36-37页 |
第5章 公共危机管理中提升地方政府公信力的路径选择 | 第37-45页 |
5.1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 第37页 |
5.2 建立并完善我国公共管理制度和机制 | 第37-41页 |
5.2.1 完善法律体系和法律运行机制,加强地方政府法治建设 | 第37-38页 |
5.2.2 完善行政问责制度,确保违法必究 | 第38页 |
5.2.3 建立危机管理预警和反应机制 | 第38-40页 |
5.2.4 完善并强化政府内外部监督机制 | 第40-41页 |
5.3 推进信息公开,加强公民参与 | 第41-43页 |
5.3.1 持续推进信息公开,有效保障公众知情权 | 第41-42页 |
5.3.2 实现民意有效表达,建设民主政府 | 第42-43页 |
5.4 推进政府绩效管理 | 第43-45页 |
5.4.1 实现政府绩效评估制度化、法制化 | 第43-44页 |
5.4.2 要改革和完善对地方政府进行考核内容,建立起科学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 第44-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