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财政、国家财政论文--中国财政论文--财政收入、支出论文--税收论文

新公共服务视角下的12366纳税服务平台建设研究--以内蒙古地税为例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引言第12-22页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2-14页
        1.选题背景第12-13页
        2.研究意义第13-14页
    (二)文献与研究综述第14-18页
        1.纳税服务研究综述第14-16页
        2.服务热线研究综述第16-18页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18-20页
    (四)创新与不足之处第20-22页
        1.研究的创新点第20页
        2.研究的不足之处第20-22页
一、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第22-29页
    (一)基本概念第22-23页
        1.纳税服务第22页
        2.服务热线第22页
        3.12366 纳税服务热线第22页
        4.12366 纳税服务平台第22-23页
    (二)理论基础第23-27页
        1.新公共服务理论第23-25页
        2.客户关系管理理论第25-27页
    (三)评述与启示第27-29页
二、内蒙古地税12366纳税服务热线的现状第29-39页
    (一)我国服务热线发展情况第29-30页
        1.“110”等品牌服务热线发展情况第29页
        2.12366 纳税服务热线发展情况第29-30页
    (二)内蒙古地税12366热线运行情况及取得的成就第30-39页
        1.重点指标分析第30-33页
        2.日常受理问题分类统计第33-37页
        3.12366 热线日常运行保障第37-39页
三、内蒙古地税12366热线调查问卷的设计及结果分析第39-51页
    (一)调查方法的选择第39页
    (二)调查问卷的设计第39-41页
        1.调查问卷设计原则第39-40页
        2.调查问卷的内容构成第40-41页
        3.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第41页
    (三)调查问卷结果分析第41-51页
        1.受调查者基本情况分析第41-44页
        2.受调查者对12366热线的认知、认可程度第44-45页
        3.内蒙古地税12366热线的使用成效第45-47页
        4.受调查者对12366热线的满意程度第47-48页
        5.目前内蒙古地税提供的延伸服务使用成效第48页
        6.受调查者对12366热线升级为综合平台的期待和需求第48-50页
        7.受调查者的主观意见和建议第50-51页
四、内蒙古地税12366纳税服务热线存在的问题第51-57页
    (一)纳税服务大环境差第51-52页
        1.税收宣传效果差第51页
        2.社会化协作体系尚未健全,社会化纳税服务发展缓慢第51-52页
        3.征纳沟通不顺畅第52页
    (二)顺畅运行后劲乏力第52-53页
        1.咨询供给空间有限第52-53页
        2.数据挖掘深度不够,利用效果差第53页
        3.考核监督机制不科学,奖惩机制软弱无力第53页
    (三)保障体系建设缺位第53-55页
        1.编制管理和人员配置存在弊端第53-54页
        2.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第54页
        3.职业倦怠倾向明显第54-55页
    (四)辅助支撑建设失位第55-57页
        1.专业税收业务支撑欠缺第55页
        2.青年干部挂职锻炼培养基地实效性差第55-56页
        3.12366 远程坐席实用性逐步减弱第56-57页
五、内蒙古地税12366纳税服务热线存在问题的原因第57-62页
    (一)纳税服务重视不够,发展缓慢第57-58页
        1.宣传广度、深度不够,宣传方式滞后第57页
        2.重视不够,阻碍因素多第57页
        3.部门职能交叉,沟通机制不健全第57-58页
    (二)服务方式缺乏创新,机制制定执行有缺陷第58页
        1.坐席数量有限,服务形式单一第58页
        2.系统功能局限,缺乏利用机制第58页
        3.考核办法主观,奖惩执行随意第58页
    (三)人员管理不科学,团队建设缺少着力点第58-60页
        1.人事管理不科学,话务员招录违规第58-59页
        2.服务意识差,学习能力低第59-60页
        3.生活工作压力大,人文关怀不足第60页
    (四)出发点模糊,辅助功能未能发挥第60-62页
        1.知识库拆分不到位,兼职专家工作繁忙第60页
        2.培训机制缺乏,物质条件有限第60-61页
        3.基层重视不够,远程素质不高第61-62页
六、内蒙古地税12366纳税服务平台的远景第62-67页
    (一)内蒙古地税12366平台建设目标第62-63页
        1.12366 提升为“六能”型综合办税服务平台第62页
        2.12366 平台体现出“七个”显著变化第62-63页
        3.12366 平台与办税服务厅职能共担第63页
    (二)内蒙古地税12366平台建设原则第63-64页
        1.针对性原则第63-64页
        2.操作性原则第64页
        3.联系性原则第64页
    (三)内蒙古地税12366平台的运用第64-67页
        1.内蒙古地税12366平台有效提升纳税人满意度第64-65页
        2.内蒙古地税12366平台提升税收治理能力第65-67页
七、内蒙古地税12366纳税服务平台的建设第67-75页
    (一)提高思想重视,加强部门协作第67-69页
        1.开创税收宣传新纪元第67页
        2.建立工作协调联络和业务指导机制第67-68页
        3.打破部门壁垒,畅通沟通渠道第68-69页
    (二)创新服务方式,优化完善机制第69-71页
        1.利用新技术,提供统一支撑和多样性服务第69页
        2.深入挖掘数据,建立有效利用机制第69-70页
        3.完善绩效考核,强化奖惩机制第70-71页
    (三)规范人员管理,强化团队建设第71-72页
        1.充足人员配置,增强选拔机制第71页
        2.重视人员素质,实现全面发展第71-72页
        3.营造愉快的工作氛围,增强团队凝聚力第72页
    (四)明确目标,清晰责任,保证落实第72-75页
        1.重视专家团队建设,强化知识库支撑第72-73页
        2.提高青年干部挂职锻炼培养基地的实效性第73页
        3.调整完善远程坐席流程,增强实用性、联动性第73-75页
结束语第75-76页
附录第76-82页
参考文献第82-84页
致谢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营改增”政策与投资现金流敏感性
下一篇:税收法定视角下我国消费税制度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