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16-20页 |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20-41页 | 
| 2.1 硼化锆:结构、制备与性能 | 第20-33页 | 
| 2.1.1 晶体结构 | 第20-21页 | 
| 2.1.2 粉体制备 | 第21-24页 | 
| 2.1.3 烧结致密化 | 第24-29页 | 
| 2.1.4 热学性能 | 第29-31页 | 
| 2.1.5 氧化行为 | 第31-33页 | 
| 2.2 ZrB_2基陶瓷的高温烧蚀行为 | 第33-37页 | 
| 2.2.1 ZrB_2-SiC陶瓷的高温烧蚀行为 | 第33-35页 | 
| 2.2.2 ZrB_2-SiC-Me C陶瓷的高温烧蚀行为 | 第35-37页 | 
| 2.3 ZrB_2基陶瓷的氧化层结构 | 第37-40页 | 
| 2.3.1 ZrB_2-SiC陶瓷的挥发相图 | 第37-38页 | 
| 2.3.2 ZrB_2-SiC-ZrC陶瓷的挥发相图 | 第38-40页 | 
| 2.4 本课题的意义与研究内容 | 第40-41页 | 
| 第三章 实验方法与测试技术 | 第41-51页 | 
| 3.1 原料与混料 | 第41页 | 
| 3.1.1 原料 | 第41页 | 
| 3.1.2 混料 | 第41页 | 
| 3.2 组分设计 | 第41-43页 | 
| 3.3 试样制备与加工 | 第43-45页 | 
| 3.3.1 粉体合成 | 第43-44页 | 
| 3.3.2 烧结致密化 | 第44-45页 | 
| 3.3.3 试样加工 | 第45页 | 
| 3.4 烧蚀实验 | 第45-49页 | 
| 3.4.1 表面温度 | 第45-46页 | 
| 3.4.2 表面热流密度 | 第46页 | 
| 3.4.3 烧蚀环境模拟 | 第46-49页 | 
| 3.5 性能表征 | 第49-51页 | 
| 3.5.1 样品密度 | 第49页 | 
| 3.5.2 室温力学性能 | 第49-50页 | 
| 3.5.3 相组成 | 第50页 | 
| 3.5.4 微观形貌 | 第50-51页 | 
| 第四章 挥发相图的计算与验证 | 第51-63页 | 
| 4.1 引言 | 第51页 | 
| 4.2 挥发相图的绘制 | 第51-56页 | 
| 4.2.1 热力学计算 | 第51-52页 | 
| 4.2.2 多元体系的挥发相图 | 第52-56页 | 
| 4.3 ZSZ和ZSW体系的氧化层结构 | 第56-62页 | 
| 4.3.1 ZSZ体系的氧化层结构 | 第56-59页 | 
| 4.3.2 ZSW体系的氧化层结构 | 第59-62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 第五章 ZrB_2-SiC、ZrB_2-ZrC二元复相陶瓷的烧蚀行为 | 第63-85页 | 
| 5.1 引言 | 第63页 | 
| 5.2 体系热交换 | 第63-64页 | 
| 5.3 ZrB_2-SiC、ZrB_2-ZrC二元复相陶瓷的烧蚀行为模拟 | 第64-72页 | 
| 5.3.1 二元复相陶瓷稳定烧蚀时的温度场计算 | 第64-69页 | 
| 5.3.2 二元复相陶瓷的烧蚀剩余强度 | 第69-72页 | 
| 5.4 二元复相陶瓷的自愈合机制以及内应力调制 | 第72-83页 | 
| 5.4.1 裂纹自愈合机制 | 第72-76页 | 
| 5.4.2 温度场诱导产生的热应力 | 第76-80页 | 
| 5.4.3 热膨胀系数失配产生的应力 | 第80-83页 | 
| 5.5 本章小结 | 第83-85页 | 
| 第六章 ZrB_2-SiC-ZrC三元复相陶瓷的烧蚀行为 | 第85-97页 | 
| 6.1 引言 | 第85页 | 
| 6.2 ZrB_2-SiC-ZrC体系的烧蚀行为模拟 | 第85-91页 | 
| 6.2.1 ZrB_2-SiC-ZrC体系稳定烧蚀时的温度场 | 第85-90页 | 
| 6.2.2 ZrB_2-SiC-ZrC陶瓷的烧蚀剩余强度 | 第90-91页 | 
| 6.3 ZrB_2-SiC-ZrC三元体系中裂纹自愈合机制 | 第91-95页 | 
| 6.3.1 裂纹自愈合机制 | 第91-93页 | 
| 6.3.2 温度场诱导产生的热应力 | 第93-95页 | 
| 6.3.3 热膨胀系数失配产生的应力 | 第95页 | 
| 6.4 本章小结 | 第95-97页 | 
| 第七章 烧结工艺对ZrB_2-ZrC-SiC陶瓷烧蚀性能的影响 | 第97-113页 | 
| 7.1 引言 | 第97页 | 
| 7.2 反应热压制备ZrB_2基陶瓷 | 第97-106页 | 
| 7.2.1 体系的热力学计算 | 第97-99页 | 
| 7.2.2 反应机理 | 第99-101页 | 
| 7.2.3“微片层”形成机理 | 第101-104页 | 
| 7.2.4 力学性能 | 第104-106页 | 
| 7.3 不同微结构ZZS10的高温烧蚀行为 | 第106-112页 | 
| 7.3.1 ZZS10稳定烧蚀时表面最高温度 | 第106-109页 | 
| 7.3.2 ZZS10的烧蚀剩余强度 | 第109-112页 | 
| 7.4 本章小结 | 第112-113页 | 
|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113-116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6-130页 | 
| 附录 | 第130-144页 | 
| 致谢 | 第144-146页 | 
|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