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煤中氟的赋存状态及浮选过程中分配规律的研究
| 致谢 | 第4-5页 |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1 绪论 | 第17-19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17页 |
| 1.2 课题提出 | 第17-18页 |
|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8-19页 |
| 2 文献综述 | 第19-28页 |
| 2.1 煤中氟的测定方法 | 第19-22页 |
| 2.2 煤中氟的分布与赋存状态 | 第22-26页 |
| 2.3 煤中有害元素在洗选过程中的迁移规律 | 第26-27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 3 试样来源和分析以及测定方法的选择 | 第28-44页 |
| 3.1 试样来源、设备及药剂 | 第28-31页 |
| 3.2 试验煤样分析 | 第31-39页 |
| 3.3 煤中氟测定方法的选择 | 第39-42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 4 煤中氟的赋存状态研究 | 第44-60页 |
| 4.1 氟在不同密度级中的分布规律 | 第44-48页 |
| 4.2 煤中氟的浸提试验 | 第48-52页 |
| 4.3 煤中氟的逐级化学提取试验 | 第52-56页 |
| 4.4 煤中氟与磷的关系 | 第56-58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 5 煤中氟在浮选过程中的分配规律 | 第60-73页 |
| 5.1 浮选时间对氟脱除的影响 | 第60-62页 |
| 5.2 浮选浓度对氟脱除的影响 | 第62-64页 |
| 5.3 捕收剂和起泡剂用量对氟脱除的影响 | 第64-66页 |
| 5.4 抑制剂对氟脱除的影响 | 第66-71页 |
| 5.5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3-75页 |
| 6.1 主要结论 | 第73-74页 |
| 6.2 展望 | 第74-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80页 |
| 作者简历 | 第80-82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