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立我国新三板市场转板路径的实证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9页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7-8页 |
1.2 研究方法与框架 | 第8页 |
1.3 论文创新与不足 | 第8-9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9-11页 |
2.1 前言 | 第9页 |
2.2 文献综述 | 第9-11页 |
第3章 新三板市场运作现状剖析 | 第11-19页 |
3.1 新三板市场的定位和特征 | 第11-15页 |
3.1.1 新三板市场的发展背景 | 第11-13页 |
3.1.2 新三板市场的功能定位和特征 | 第13-15页 |
3.2 新三板市场的运作现状剖析 | 第15-19页 |
第4章 新三板市场转板路径剖析 | 第19-29页 |
4.1 转板路径的定性和原则 | 第19-22页 |
4.1.1 转板路径的定义 | 第19页 |
4.1.2 转板路径的遵循原则 | 第19-20页 |
4.1.3 转板路径的分类和形式 | 第20-22页 |
4.2 建立新三板转板路径的作用 | 第22-26页 |
4.2.1 作为建立资本市场转板机制的突破 | 第22-23页 |
4.2.2 有利于提高资本资源配置效率 | 第23-24页 |
4.2.3 有利于提高挂牌公司融资效率 | 第24页 |
4.2.4 有利于提高上市效率 | 第24-25页 |
4.2.5 有利于激发新三板市场活跃度 | 第25页 |
4.2.6 有利于扶持企业成长和产业布局调整 | 第25-26页 |
4.3 已转板挂牌公司案例剖析 | 第26-29页 |
第5章 境外场外市场转板路径剖析和借鉴意义 | 第29-41页 |
5.1 境外场外市场转板路径剖析 | 第29-37页 |
5.1.1 美国OCTBB市场转板现状 | 第29-34页 |
5.1.2 英国PLUS市场转板现状 | 第34页 |
5.1.3 日本JASDAQ市场转板现状 | 第34-36页 |
5.1.4 台湾兴柜市场定位剖析 | 第36-37页 |
5.2 境外场外市场转板路径之归纳比较分析 | 第37-41页 |
5.2.1 转板路径的设计意义 | 第37-39页 |
5.2.2 转板路径的主要形式 | 第39-40页 |
5.2.3 转板条件的主要类型 | 第40-41页 |
第6章 建立新三板市场转板路径的探索研究 | 第41-50页 |
6.1 新三板市场分层设计 | 第41-45页 |
6.2 新三板转板规则设计 | 第45-48页 |
6.3 结语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