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20页 |
1.1 引言 | 第10-11页 |
1.2 自清洁涂层表面特征参数及润湿性的理论依据 | 第11-14页 |
1.2.1 材料表面能、接触角定义 | 第11-12页 |
1.2.2 理论依据 | 第12-14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1.3.1 超疏水涂层的应用 | 第14-15页 |
1.3.2 超疏水涂层制备方法 | 第15-17页 |
1.3.3 超亲水涂层的应用 | 第17-18页 |
1.3.4 超亲水涂层制备方法 | 第18页 |
1.4 本课题的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1.4.1 本课题的意义 | 第18-19页 |
1.4.2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2 PDMS选择性粘附层制备超疏水自清洁表面 | 第20-36页 |
2.1 引言 | 第20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0-23页 |
2.2.1 材料与仪器 | 第20-21页 |
2.2.2 对四种不同基底进行浇筑/剥离工艺 | 第21-22页 |
2.2.3 超疏水自清洁涂层的制备 | 第22页 |
2.2.4 测试与表征 | 第22-23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3-31页 |
2.3.1 基底宏观形貌和表面润湿性分析 | 第23-26页 |
2.3.2 EDS、AFM分析 | 第26-27页 |
2.3.3 PDMS粘附层的检测及形成机理分析 | 第27-31页 |
2.4 应用 | 第31-3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3 可用于建筑墙体防护的超疏水、自清洁涂层 | 第36-48页 |
3.1 引言 | 第36-37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7-39页 |
3.2.1 材料与仪器 | 第37-38页 |
3.2.2 超疏水自清洁涂层的制备 | 第38页 |
3.2.3 测试与表征 | 第38-39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9-43页 |
3.3.1 覆盖有涂层的建筑墙体表面宏观形貌及润湿性分析 | 第39-40页 |
3.3.2 SEM、EDS分析 | 第40-41页 |
3.3.3 涂层对建筑墙体表面超疏性、粘附性分析 | 第41-43页 |
3.4 应用 | 第43-47页 |
3.4.1 涂层对颗粒污染物的防污性分析 | 第43-45页 |
3.4.2 涂层对水性污染物的防污性分析 | 第45页 |
3.4.3 真石漆基底防污性分析 | 第45-46页 |
3.4.4 涂层超疏水稳定性分析 | 第46-4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4 电场诱导制备可实现超疏水/超亲水可逆转换自清洁涂层的研究 | 第48-62页 |
4.1 引言 | 第48-49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49-52页 |
4.2.1 材料与仪器 | 第49-50页 |
4.2.2 超疏水自清洁涂层的制备 | 第50页 |
4.2.3 电诱导超疏水自清洁涂层转化为超亲水自清洁涂层 | 第50-51页 |
4.2.4 测试与表征 | 第51-52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2-60页 |
4.3.1 超疏水涂层表面形貌与润湿性研究 | 第52-55页 |
4.3.2 电场诱导涂层表面润湿性变化 | 第55-59页 |
4.3.3 超亲水涂层-超疏水涂层的可逆转化 | 第59页 |
4.3.4 涂层的可逆耐久性研究 | 第59-6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62-64页 |
5.1 结论 | 第62-63页 |
5.2 展望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6页 |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 第76-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