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5-6页 | 
| 摘要 | 第6-8页 | 
| ABSTRACT | 第8-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4页 | 
| 1.1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 | 第13-19页 | 
| 1.1.1 MOFs的简介 | 第13-14页 | 
| 1.1.2 MOFs的研究历程 | 第14-15页 | 
| 1.1.3 MOFs在气体分离中的应用 | 第15-19页 | 
| 1.2 CPL系列MOF材料 | 第19-32页 | 
| 1.2.1 CPLs简介 | 第19-22页 | 
| 1.2.2 CPLs的吸附机理 | 第22-24页 | 
| 1.2.3 CPLs的应用 | 第24-32页 | 
| 1.3 本文的研究意义与研究内容 | 第32-34页 | 
| 1.3.1 研究意义 | 第32-33页 | 
| 1.3.2 研究内容 | 第33-34页 | 
| 第二章 CPLs的制备及表征 | 第34-44页 | 
| 2.1 引言 | 第34页 | 
| 2.2 实验部分 | 第34-38页 | 
| 2.2.1 试剂与仪器 | 第34-35页 | 
| 2.2.2 材料的合成 | 第35-37页 | 
| 2.2.3 材料的表征 | 第37-38页 |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8-43页 | 
| 2.3.1 孔结构及晶型 | 第38-42页 | 
| 2.3.2 热稳定性分析 | 第42-43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 第三章 CPLs对乙炔/乙烯体系的筛分效应 | 第44-61页 | 
| 3.1 引言 | 第44-45页 | 
| 3.2 实验部分 | 第45-46页 | 
| 3.2.1 试剂与仪器 | 第45页 | 
| 3.2.2 材料的合成 | 第45页 | 
| 3.2.3 CPLs对乙炔、乙烯的单组分静态吸附实验 | 第45-46页 | 
| 3.2.4 CPLs对乙炔/乙烯混合体系的固定床穿透实验 | 第46页 |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6-59页 | 
| 3.3.1 乙炔、乙烯静态吸附性能 | 第46-48页 | 
| 3.3.2 乙炔/乙烯分离选择性 | 第48-50页 | 
| 3.3.3 CPLs的乙炔/乙烯选择性评估 | 第50-52页 | 
| 3.3.4 吸附热的计算 | 第52-54页 | 
| 3.3.5 乙炔/乙烯穿透实验 | 第54-58页 | 
| 3.3.6 水稳定性实验 | 第58-59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 第四章 CPLs对二氧化碳/甲烷/氮气体系的高选择性分离 | 第61-75页 | 
| 4.1 引言 | 第61页 | 
| 4.2 实验部分 | 第61-63页 | 
| 4.2.1 试剂 | 第61-62页 | 
| 4.2.2 材料的合成 | 第62页 | 
| 4.2.3 CPLs对二氧化碳、甲烷、氮气的单组分静态吸附实验 | 第62页 | 
| 4.2.4 CPLs对二氧化碳/甲烷和二氧化碳/氮气混合体系的固定床穿透实验 | 第62-63页 |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63-73页 | 
| 4.3.1 二氧化碳、甲烷、氮气静态吸附性能 | 第63-64页 | 
| 4.3.2 二氧化碳/甲烷和二氧化碳/氮气分离选择性 | 第64-66页 | 
| 4.3.3 CPLs的二氧化碳/甲烷和二氧化碳/氮气选择性评估 | 第66-67页 | 
| 4.3.4 吸附热的计算 | 第67-68页 | 
| 4.3.5 二氧化碳/甲烷和二氧化碳/氮气穿透实验 | 第68-73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 第五章 CPLs对乙炔/二氧化碳体系的高选择性分离 | 第75-85页 | 
| 5.1 引言 | 第75-76页 | 
| 5.2 实验部分 | 第76-77页 | 
| 5.2.1 试剂 | 第76页 | 
| 5.2.2 材料的合成 | 第76页 | 
| 5.2.3 CPLs对乙炔、二氧化碳的单组分静态吸附实验 | 第76页 | 
| 5.2.4 CPLs乙炔/二氧化碳混合体系的固定床穿透实验 | 第76-77页 |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77-84页 | 
| 5.3.1 乙炔、二氧化碳静态吸附性能 | 第77-78页 | 
| 5.3.2 乙炔/二氧化碳分离选择性 | 第78-79页 | 
| 5.3.3 CPLs的乙炔/二氧化碳选择性评估 | 第79-81页 | 
| 5.3.4 吸附热的计算 | 第81-82页 | 
| 5.3.5 乙炔/二氧化碳穿透实验 | 第82-84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85-88页 | 
| 6.1 结论 | 第85-86页 | 
| 6.2 展望 | 第86-88页 | 
| 参考文献 | 第88-99页 | 
| 附录A | 第99-102页 | 
| 附录B | 第102-104页 | 
| 附录C | 第104-106页 | 
| 作者简历 | 第106页 | 
| 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