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2页 |
1.2 国内外MBR BOOTKIT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3 论文研究内容和主要工作 | 第15-16页 |
1.4 论文组织与结构 | 第16-17页 |
第二章 MBR BOOTKIT相关技术基础 | 第17-35页 |
2.1 预备知识 | 第17-25页 |
2.1.1 主引导记录MBR | 第17-19页 |
2.1.2 实模式与保护模式 | 第19-22页 |
2.1.3 控制寄存器 | 第22-23页 |
2.1.4 中断 | 第23-25页 |
2.2 WINDOWS引导和启动过程 | 第25-27页 |
2.3 MBR BOOTKIT常用攻击技术 | 第27-30页 |
2.3.1 DETOUR技术 | 第27-28页 |
2.3.2 HOOK | 第28页 |
2.3.3 PE感染技术 | 第28-29页 |
2.3.4 DKOM技术 | 第29-30页 |
2.4 BOOTKIT检测技术 | 第30-34页 |
2.4.1 基于特征码比对的检测方法 | 第30-32页 |
2.4.2 基于虚拟机的动态监控方法 | 第32页 |
2.4.3 基于交叉视图的检测方法 | 第32-33页 |
2.4.4 基于执行路径分析的检测 | 第33页 |
2.4.5 基于可信计算的检测方法 | 第33-3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MBR BOOTKIT实例分析 | 第35-52页 |
3.1 鬼影 3 | 第35-40页 |
3.1.1 实例简介 | 第35页 |
3.1.2 实例分析 | 第35-39页 |
3.1.3 技术原理总结 | 第39-40页 |
3.2 TDL4 | 第40-45页 |
3.2.1 实例简介 | 第40页 |
3.2.2 实例分析 | 第40-44页 |
3.2.3 技术原理总结 | 第44-45页 |
3.3 BMW | 第45-49页 |
3.3.1 实例简介 | 第45-46页 |
3.3.2 实例分析 | 第46-47页 |
3.3.3 技术原理总结 | 第47-49页 |
3.4 MBR BOOTKIT技术总结 | 第49-51页 |
3.4.1 MBR Bootkit的行为特性 | 第49-50页 |
3.4.2 MBR Bootkit技术优势 | 第50-5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四章 基于多维特征码的MBR BOOTKIT检测方法 | 第52-69页 |
4.1 现有检测方法的优势与不足 | 第52-53页 |
4.2 多维特征码的提取方法 | 第53-57页 |
4.2.1 样本分片 | 第54-55页 |
4.2.2 提取特征码 | 第55页 |
4.2.3 特征码去重 | 第55-56页 |
4.2.4 多维特征码提取技术特点 | 第56-57页 |
4.3 基于多维特征码的综合检测方法 | 第57-68页 |
4.3.1 物理内存扫描检测方法 | 第59-63页 |
4.3.1.1 检测原理 | 第60页 |
4.3.1.2 确定搜索范围 | 第60-62页 |
4.3.1.3 获取物理内存 | 第62-63页 |
4.3.2 防御检测 | 第63-68页 |
4.3.2.1 文件扫描检测方法 | 第64页 |
4.3.2.2 磁盘驱动过滤检测方法 | 第64-6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五章 实验及结果分析 | 第69-78页 |
5.1 实验设计 | 第69-70页 |
5.2 实验一 | 第70-72页 |
5.2.1 实验环境与过程 | 第70-71页 |
5.2.2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71-72页 |
5.3 实验二 | 第72-74页 |
5.3.1 实验环境及步骤 | 第73页 |
5.3.2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73-74页 |
5.4 实验三 | 第74-76页 |
5.4.1 实验环境及步骤 | 第74-75页 |
5.4.2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75-76页 |
5.5 结论 | 第76-77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8-80页 |
6.1 总结 | 第78-79页 |
6.2 展望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