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石油机械设备与自动化论文--油气储运机械设备论文--油气库、油气罐论文

LNG汽化站储罐自增压过程动态模拟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21页
    1.1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第10-17页
        1.1.1 中国天然气及 LNG 产业的发展第10-11页
        1.1.2 LNG 汽化站及其工艺简介第11-14页
        1.1.3 LNG 增压器简介第14-16页
        1.1.4 课题的研究意义第16-17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7-19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7-18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8-19页
    1.3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9-21页
第2章 天然气物性参数计算第21-41页
    2.1 LNG 气样组成第21-22页
    2.2 天然气热力学物性参数计算第22-35页
        2.2.1 密度第22-24页
        2.2.2 焓值第24-27页
        2.2.3 定压比热第27-28页
        2.2.4 汽化潜热第28-29页
        2.2.5 干度第29页
        2.2.6 体积膨胀系数第29-30页
        2.2.7 相平衡的计算第30-34页
        2.2.8 泡点的计算第34页
        2.2.9 物性计算中的反向求解问题第34-35页
    2.3 天然气迁移物性参数计算第35-40页
        2.3.1 动力粘度第35-38页
        2.3.2 导热系数第38-40页
    2.4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3章 自增压系统模型的建立和分析第41-65页
    3.1 LNG 储罐的自增压供气系统第41-44页
        3.1.1 自增压系统的工作原理第41-42页
        3.1.2 自增压系统控制方式第42页
        3.1.3 LNG 储罐热力学模型的选择和建立第42-44页
    3.2 储罐热力学过程数学模型的建立第44-50页
        3.2.1 储罐数学方程的离散化第48-50页
    3.3 增压管路的传热以及流阻计算第50-59页
        3.3.1 概述第50-51页
        3.3.2 增压管路的传热计算第51-57页
        3.3.3 增压管路的流阻计算第57-59页
    3.4 自增压过程程序的设计第59-61页
        3.4.1 自增压计算流程设计第59页
        3.4.2 程序主要问题第59-60页
        3.4.3 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第60-61页
    3.5 本章小结第61-65页
第4章 自增压过程的求解与分析第65-81页
    4.1 算例及分析第65-77页
        4.1.1 结构参数及初始条件第65-67页
        4.1.2 增压管路的传热和流阻稳态计算分析第67-71页
        4.1.3 增压管路的传热和流阻动态计算分析第71-74页
        4.1.4 储罐传热传质计算结果分析第74-77页
    4.2 自增压影响因素分析第77-80页
        4.2.1 天然气的组成第77-78页
        4.2.2 初始充满率第78页
        4.2.3 储罐初始压力第78-79页
        4.2.4 室外温度第79-80页
        4.2.5 增压器换热第80页
    4.3 本章小结第80-81页
第5章 选型计算分析及建议第81-89页
    5.1 增压器的选型概述第81页
    5.2 增压器的选型分析第81-87页
        5.2.1 增压选型计算方法第81-83页
        5.2.2 增压计算工况分析第83-87页
    5.3 自增压过程的建议第87-88页
    5.4 本章小结第88-89页
结论与展望第89-91页
参考文献第91-96页
致谢第96页

论文共9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致密油层水平井体积压裂裂缝优化研究
下一篇:低硅铝比X型分子筛的合成、离子交换及吸附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