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5页 |
0.1 选题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0.1.1 选题目的 | 第9页 |
0.1.2 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0.2 选题的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0.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0.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0.3 本文研究方法 | 第13页 |
0.4 本文创新之点 | 第13-15页 |
1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概述 | 第15-24页 |
1.1 生态文明制度的内涵与特征 | 第15-18页 |
1.1.1 生态文明制度的含义与构成体系 | 第15-17页 |
1.1.2 生态文明制度的特征 | 第17-18页 |
1.2 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理论渊源 | 第18-21页 |
1.2.1 马克思主义关于生态文明及制度的思想 | 第18-20页 |
1.2.2 西方生态社会主义 | 第20-21页 |
1.3 我国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意义 | 第21-24页 |
1.3.1 是解决生态问题的根本手段 | 第21页 |
1.3.2 是实现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 | 第21-22页 |
1.3.3 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 第22页 |
1.3.4 关系到民族生存发展以及人类未来的方向 | 第22-24页 |
2 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现状及原因 | 第24-32页 |
2.1 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成就 | 第24-27页 |
2.1.1 我国生态保护行政问责制度逐渐完善 | 第24-25页 |
2.1.2 我国生态文明法制逐步建立 | 第25-26页 |
2.1.3 我国生态管理体制逐渐由政府主导向全社会参与转变 | 第26-27页 |
2.2 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主要问题 | 第27-29页 |
2.2.1 尚未建立生态化的市场体制 | 第27-28页 |
2.2.2 政府生态监督机制缺失 | 第28页 |
2.2.3 生态道德机制不健全 | 第28-29页 |
2.3 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29-32页 |
2.3.1 市场本身的固有缺陷 | 第30页 |
2.3.2 主管部门的观念滞后及政府自身存在缺陷 | 第30-31页 |
2.3.3 我国生态保护宣传教育及公众参与能力不足 | 第31-32页 |
3 我国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对策 | 第32-42页 |
3.1 进一步完善生态文明的法律制度建设 | 第32-34页 |
3.1.1 完善生态文明的立法制度 | 第32-33页 |
3.1.2 加强生态文明的司法制度 | 第33页 |
3.1.3 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的执法制度 | 第33-34页 |
3.2 构建生态化的市场制度体系 | 第34-36页 |
3.2.1 完善生态产权制度 | 第34-35页 |
3.2.2 加强生态税费制度 | 第35-36页 |
3.3 确立可持续的政府体制与政策 | 第36-39页 |
3.3.1 建立三位一体的综合决策制度 | 第37-38页 |
3.3.2 完善对生态产业的优惠制度 | 第38页 |
3.3.3 加强对特定产品需求和出口的控制制度 | 第38-39页 |
3.4 加大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公众参与制度 | 第39-40页 |
3.5 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国际合作 | 第40-42页 |
结束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