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PL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分簇路由研究与实现
| 致谢 | 第5-6页 |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页 |
| 目录 | 第8-10页 |
| 1 绪论 | 第10-20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1.2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路由协议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 1.2.1 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设计原则 | 第11-12页 |
| 1.2.2 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分类 | 第12-13页 |
| 1.2.3 无线传感器网络典型路由协议分析与比较 | 第13-16页 |
| 1.2.4 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的研究趋势 | 第16-17页 |
| 1.3 选题意义与目的 | 第17页 |
|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与结构 | 第17-20页 |
| 2 低功耗有损网络路由协议(RPL)研究 | 第20-34页 |
| 2.1 RPL路由协议概述 | 第20-21页 |
| 2.2 RPL路由过程 | 第21-24页 |
| 2.2.1 DODAG的构建过程 | 第22页 |
| 2.2.2 路由过程 | 第22-24页 |
| 2.3 RPL的路由策略 | 第24-28页 |
| 2.3.1 RPL的路由度量和约束条件 | 第24-26页 |
| 2.3.2 目标函数的实施 | 第26页 |
| 2.3.3 典型的目标函数 | 第26-28页 |
| 2.4 RPL的验证与性能分析 | 第28-33页 |
| 2.4.1 RPL组网过程测试 | 第28-31页 |
| 2.4.2 RPL性能测试 | 第31-33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 3 基于RPL的分簇路由协议设计 | 第34-54页 |
| 3.1 分簇路由协议研究现状 | 第35-39页 |
| 3.1.1 典型分簇路由协议分析 | 第35-37页 |
| 3.1.2 分簇路由协议算法分析 | 第37-39页 |
| 3.2 基于RPL的分簇路由协议详细设计 | 第39-53页 |
| 3.2.1 协议概述 | 第39页 |
| 3.2.2 关键机制 | 第39-44页 |
| 3.2.3 控制信息报文设计 | 第44-47页 |
| 3.2.4 节点分簇信息表设计 | 第47-48页 |
| 3.2.5 定时器设计 | 第48-49页 |
| 3.2.6 路由建立过程设计 | 第49-53页 |
| 3.3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 4 基于RPL的分簇路由协议实现 | 第54-63页 |
| 4.1 Contiki操作系统简介 | 第54-55页 |
| 4.2 数据结构 | 第55-56页 |
| 4.3 功能模块实现 | 第56-62页 |
| 4.3.1 簇结构设置功能模块实现 | 第56-58页 |
| 4.3.2 控制信息处理功能模块实现 | 第58-62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 5 基于RPL的分簇路由协议测试 | 第63-77页 |
| 5.1 基于RPL的分簇路由协议仿真测试 | 第63-72页 |
| 5.1.1 路由建立过程 | 第64-67页 |
| 5.1.2 数据包路由过程 | 第67-68页 |
| 5.1.3 簇首轮换过程 | 第68-69页 |
| 5.1.4 网络修复过程 | 第69-72页 |
| 5.2 基于RPL的分簇路由协议系统测试 | 第72-76页 |
| 5.2.1 路由建立过程 | 第72-74页 |
| 5.2.2 数据包路由过程 | 第74-75页 |
| 5.2.3 网络修复过程 | 第75-76页 |
| 5.3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 6 总结与展望 | 第77-79页 |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 作者简历 | 第83-85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