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输配电工程、电力网及电力系统论文--理论与分析论文--电力系统短路论文

冀北电网短路电流限制措施的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10-17页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0-11页
    1.2 电网短路电流概述第11-12页
        1.2.1 短路电流第11页
        1.2.2 短路电流的危害第11页
        1.2.3 影响短路电流的因素第11-12页
    1.3 短路电流的限制措施综述第12-15页
    1.4 短路电流限制方案选择方法综述第15-16页
    1.5 本文所做工作第16-17页
第2章 短路电流限制措施的限流机理和特点第17-27页
    2.1 分层分区运行第17-19页
        2.1.1 分层分区的定义和意义第17-18页
        2.1.2 分层分区的优缺点第18页
        2.1.3 分层分区的原则第18-19页
    2.2 高阻抗设备第19-20页
        2.2.1 高阻抗设备限流原理第19-20页
        2.2.2 高阻抗设备优缺点第20页
    2.3 串联电抗器第20-23页
        2.3.1 串联电抗器的限流原理第20页
        2.3.2 串联电抗器的分类及优缺点第20-23页
    2.4 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第23-24页
        2.4.1 高压直流输电的限流原理第23页
        2.4.2 高压直流输电的优缺点第23-24页
    2.5 变压器中性点加装小电抗接地第24-25页
        2.5.1 变压器中性点加装小电抗接地的意义和必要性第24页
        2.5.2 变压器中性点加装小电抗接地的原理第24-25页
        2.5.3 变压器中性点加装小电抗接地的优缺点第25页
    2.6 本章小结第25-27页
第3章 考虑限流迫切性的限流方案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第27-36页
    3.1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原理第27-30页
        3.1.1 确定因素集第27页
        3.1.2 确定评语集第27-28页
        3.1.3 确定权重集第28-29页
        3.1.4 确定模糊关系矩阵第29-30页
        3.1.5 模糊评价方法第30页
    3.2 考虑限流迫切性的限流效果一级评价第30-32页
        3.2.1 引入限流迫切性第31页
        3.2.2 合成限流效果一级的评价第31-32页
    3.3 考虑限流迫切性的短路电流限制方案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第32-35页
    3.4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4章 2015 年冀北电网短路电流的计算第36-48页
    4.1 电网概况第36-37页
    4.2 冀北电网短路电流计算条件的选取第37-44页
        4.2.1 不同计算条件对短路电流计算结果的影响第37-40页
        4.2.2 冀北电网短路电流算例第40-44页
        4.2.3 冀北地区短路电流计算条件的选取第44页
    4.3 2015 年冀北地区短路电流水平的预测第44-47页
        4.3.1 2015 年冀北地区新建工程第44-46页
        4.3.2 2015 年冀北地区短路电流水平分析第46-47页
    4.4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5章 2015 年冀北电网短路电流限制措施的制定第48-67页
    5.1 分层分区第48-55页
        5.1.1 唐秦地区分区第48页
        5.1.2 唐山电网分区第48-54页
        5.1.3 未来进一步分区的发展方向第54-55页
        5.1.4 各分区方案下短路电流水平第55页
    5.2 采用高阻抗设备第55-56页
    5.3 串联电抗器第56-57页
    5.4 变压器中性点加装小电抗接地第57-58页
    5.5 更换开关第58-59页
    5.6 2015 年冀北地区限流方案第59-63页
        5.6.1 冀北电网短路电流限制分析思路第59-60页
        5.6.2 冀北地区综合限流方案的制定第60-63页
    5.7 冀北地区短路电流限制方案的选取第63-66页
        5.7.1 确定因素集第63-64页
        5.7.2 计算因素集和各子因素集的权重第64-65页
        5.7.3 行为指标计算第65页
        5.7.4 确认各行为指标隶属度函数的参数第65-66页
        5.7.5 优先度计算和决策第66页
    5.8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67-69页
参考文献第69-7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74-7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第75-76页
致谢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SF6断路器在线监测技术在胶州电网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风力发电机组振动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