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缩略表 | 第10-1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21页 |
1.1 枣属种质资源 | 第13-15页 |
1.1.1 枣的分类地位 | 第13页 |
1.1.2 枣和酸枣的亲缘关系 | 第13-14页 |
1.1.3 枣品种及品种群 | 第14页 |
1.1.4 酸枣的分布及类型 | 第14-15页 |
1.2 分子标记技术在枣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 第15-17页 |
1.2.1 RAPD 标记技术 | 第15页 |
1.2.2 AFLP 标记技术 | 第15-16页 |
1.2.3 SRAP 标记技术 | 第16页 |
1.2.4 ISSR 标记技术 | 第16页 |
1.2.5 SSR 标记技术 | 第16-17页 |
1.3 叶绿体微卫星的开发与应用 | 第17-19页 |
1.3.1 叶绿体基因组的结构 | 第17-18页 |
1.3.2 叶绿体微卫星的优点及其应用 | 第18页 |
1.3.3 叶绿体微卫星分子标记开发 | 第18-19页 |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9-21页 |
1.4.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9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4.3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1-34页 |
2.1 供试材料 | 第21-24页 |
2.1.1 cpDNA 提取材料 | 第21页 |
2.1.2 cpSSR 多态性检测及遗传多样性研究材料 | 第21-24页 |
2.2 主要仪器和试剂 | 第24-26页 |
2.2.1 主要仪器 | 第24页 |
2.2.2 主要试剂 | 第24-25页 |
2.2.3 相关试剂配制方法 | 第25-26页 |
2.3 研究方法 | 第26-34页 |
2.3.1 DNA 提取及检测 | 第26-28页 |
2.3.2 叶绿体基因组组装及注释 | 第28-30页 |
2.3.3 叶绿体基因组部分序列测序验证 | 第30-31页 |
2.3.4 cpSSR 引物筛选 | 第31-32页 |
2.3.5 PCR 反应体系 | 第32-33页 |
2.3.6 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33-34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34-46页 |
3.1 cpDNA 提取 | 第34-36页 |
3.1.1 叶绿体完整性检测 | 第34-35页 |
3.1.2 cpDNA 质量检测 | 第35页 |
3.1.3 cpDNA 电泳检测 | 第35-36页 |
3.2 叶绿体基因组组装与注释 | 第36-38页 |
3.3 叶绿体基因组序列测序验证 | 第38-41页 |
3.4 cpSSR 标记多态性检测 | 第41-42页 |
3.5 枣遗传多样性的 cpSSR 分析 | 第42-46页 |
3.5.1 cpSSR 位点多态性分析 | 第42-43页 |
3.5.2 基于 cpSSR 的枣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43-46页 |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 第46-49页 |
4.1 结论 | 第46页 |
4.1.1 枣 cpDNA 提取 | 第46页 |
4.1.2 枣叶绿体基因组组装 | 第46页 |
4.1.3 枣叶绿体单倍型多样性 | 第46页 |
4.1.4 枣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46页 |
4.2 讨论 | 第46-48页 |
4.2.1 枣 cpDNA 提取 | 第46-47页 |
4.2.2 枣叶绿体基因组组装 | 第47页 |
4.2.3 枣 cpSSR 标记开发及叶绿体单倍型多样性分析 | 第47-48页 |
4.2.4 枣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48页 |
4.3 创新点与不足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作者简介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