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縮略语/符号说明 | 第10-11页 |
前言 | 第11-16页 |
研究现状、成果 | 第11-15页 |
研究目的、方法 | 第15-16页 |
对象和方法 | 第16-29页 |
1.1 实验材料 | 第16-18页 |
1.1.1 实验对象 | 第16页 |
1.1.2 常用试剂 | 第16-18页 |
1.1.3 主要实验仪器 | 第18页 |
1.2 实验方法 | 第18-28页 |
1.2.1 细胞系复苏、培养与传代 | 第18-19页 |
1.2.2 细胞计数与细胞冻存 | 第19页 |
1.2.3 乳腺癌干细胞的获得,培养与传代 | 第19-20页 |
1.2.4 流式细胞仪检测干细胞比例 | 第20-21页 |
1.2.5 MTT实验 | 第21-22页 |
1.2.6 划痕实验和平板克隆实验 | 第22页 |
1.2.7 平板克隆实验 | 第22-23页 |
1.2.8 球囊形成实验 | 第23页 |
1.2.9 免疫印迹实验 | 第23-27页 |
1.2.10 体内移植瘤的建立和药物干预 | 第27-28页 |
1.3 统计学方法 | 第28-29页 |
实验结果 | 第29-54页 |
2.1 BKM120对人乳腺癌细胞及乳腺癌干细胞的作用 | 第29-39页 |
2.1.1 人乳腺癌细胞及其来源的悬浮球囊 | 第29-30页 |
2.1.2 人乳腺癌细胞系及其来源的悬浮球囊中干细胞比例 | 第30-31页 |
2.1.3 MTT检测BKM120对乳腺癌细胞及干细胞的作用 | 第31页 |
2.1.4 划痕实验检测BKM120对乳腺癌细胞的作用 | 第31-33页 |
2.1.5 平板克隆实验检测BKM120对乳腺癌细胞的作用 | 第33-35页 |
2.1.6 球囊形成实验检测BKM120对乳腺癌细胞的作用 | 第35-36页 |
2.1.7 WB检测BKM120对乳腺癌细胞及干细胞PI3K/AKT通路作用 | 第36-38页 |
2.1.8 干细胞体内移植瘤实验观察BKM120体内抗肿瘤作用 | 第38-39页 |
2.2 BKM120联合多西紫杉醇对乳腺癌细胞和干细胞的作用 | 第39-48页 |
2.2.1 多西紫杉醇对乳腺癌细胞和干细胞的作用 | 第39-40页 |
2.2.2 BKM120联合多西紫杉醇对乳腺癌细胞和干细胞的作用 | 第40-42页 |
2.2.3 划痕实验检测BKM120联合多西紫杉醇对乳腺癌细胞的作用 | 第42-43页 |
2.2.4 平板克隆实验检测BKM120联合多西紫杉醇对乳腺癌细胞的作用 | 第43-44页 |
2.2.5 球囊形成实验检测BKM120联合多西紫杉醇对乳腺癌细胞的作用 | 第44-45页 |
2.2.6 WB检测BKM120联合多西紫杉醇对乳腺癌细胞的作用 | 第45-46页 |
2.2.7 干细胞体内移植瘤和药物干预实验 | 第46-48页 |
2.3 BKM120联合曲妥珠单抗对HER2阳性乳腺癌细胞和干细胞的作用 | 第48-54页 |
2.3.1 MTT法检测曲妥珠单抗对乳腺癌细胞和干细胞作用 | 第48页 |
2.3.2 BKM120联合曲妥珠单抗对乳腺癌细胞和干细胞的作用 | 第48-49页 |
2.3.3 划痕实验检测BKM120联合曲妥珠单抗对乳腺癌细胞的作用 | 第49-51页 |
2.3.4 平板克隆实验检测BKM120联合曲妥珠单抗对乳腺癌细胞的作用 | 第51-52页 |
2.3.5 球囊形成实验检测BKM120联合多西紫杉醇对乳腺癌细胞的作用 | 第52-53页 |
2.3.6 WB检测BKM120联合曲妥珠单抗对乳腺癌细胞和干细胞的作用 | 第53-54页 |
讨论 | 第54-58页 |
3.1 BKM120对人乳腺癌细胞及干细胞的作用 | 第54-55页 |
3.2 BKM120联合多西紫杉醇对人乳腺癌细胞及干细胞的作用 | 第55-56页 |
3.3 BKM120联合曲妥珠单抗对人乳腺癌细胞及干细胞的作用 | 第56-58页 |
结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5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65-67页 |
综述 | 第67-76页 |
综述参考文献 | 第71-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