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助本论文的基金项目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综述 | 第11-23页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23页 |
1.2.1 氮磷养分研究 | 第12-15页 |
1.2.2 林木生物量研究 | 第15-18页 |
1.2.3 林木根系特征研究 | 第18-21页 |
1.2.4 与氮磷循环有关的酶 | 第21-23页 |
第二章 研究区域概况和研究方法 | 第23-30页 |
2.1 研究区域概况 | 第23-24页 |
2.2 野外试验 | 第24-25页 |
2.2.1 试验样地选择 | 第24页 |
2.2.2 样品采集 | 第24-25页 |
2.3 室内分析 | 第25-28页 |
2.3.1 样品前处理 | 第25页 |
2.3.2 生物量计算 | 第25-26页 |
2.3.3 样品分析 | 第26-28页 |
2.4 数据统计分析 | 第28页 |
2.5 技术路线 | 第28-30页 |
第三章 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根系特征与氮磷养分研究 | 第30-42页 |
3.1 杉木人工林林下土壤氮磷含量 | 第30-31页 |
3.2 杉木人工林各器官氮磷含量 | 第31-33页 |
3.2.1 各器官氮含量 | 第31-32页 |
3.2.2 各器官磷含量 | 第32-33页 |
3.3 杉木人工林生物量 | 第33-35页 |
3.3.1 细根生物量 | 第33页 |
3.3.2 各器官生物量估算 | 第33-34页 |
3.3.3 各器官生物量 | 第34-35页 |
3.4 杉木人工林各器官氮磷积累 | 第35-36页 |
3.4.1 各器官氮积累量 | 第35页 |
3.4.2 各器官磷积累量 | 第35-36页 |
3.5 杉木人工林根系特征 | 第36-38页 |
3.5.1 细根特征 | 第36-37页 |
3.5.2 粗根特征 | 第37-38页 |
3.6 硝酸还原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 | 第38-39页 |
3.7 相关性分析 | 第39-42页 |
3.7.1 氮、磷养分间的相关性 | 第39-40页 |
3.7.2 氮、磷养与根系特征间的相关性 | 第40-41页 |
3.7.3 氮、磷养分与酶的相关性 | 第41-42页 |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 第42-47页 |
4.1 讨论 | 第42-45页 |
4.1.1 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土壤与林木体内氮磷养分 | 第42-43页 |
4.1.2 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和氮磷积累 | 第43-44页 |
4.1.3 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根系特征 | 第44-45页 |
4.1.4 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细根酶活性 | 第45页 |
4.2 主要结论 | 第45页 |
4.3 创新点及不足 | 第45-47页 |
4.3.1 创新点 | 第45-46页 |
4.3.2 不足之处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作者简介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