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世界金融、银行论文--金融市场论文

资产证券化及次贷危机关系的分析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导论第10-16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页
    1.2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第10-11页
        1.2.1 研究方法第10-11页
        1.2.2 创新点第11页
    1.3 文献综述第11-16页
        1.3.1 资产证券化第11-13页
        1.3.2 次贷危机第13-16页
2 资产证券化与次贷危机的基本理论第16-24页
    2.1 资产证券化的基本理论第16-17页
        2.1.1 资产证券化的概念第16页
        2.1.2 资产证券化的理论第16-17页
        2.1.3 资产证券化的流程第17页
    2.2 次贷危机的基本理论第17-21页
        2.2.1 次级贷款的基本理论第17-19页
        2.2.2 金融不稳定论第19-21页
    2.3 马克思关于虚拟资本和经济危机的理论第21-24页
        2.3.1 虚拟资本的理论第21-22页
        2.3.2 经济危机理论第22-24页
3 资产证券化现状及风险收益分析第24-29页
    3.1 资产证券化现状第24-25页
        3.1.1 美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发展及其现状第24页
        3.1.2 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发展及其现状第24-25页
    3.2 资产证券化风险分析第25-27页
        3.2.1 与基础资产关联的风险第25页
        3.2.2 与特殊目的机构关联的风险第25-26页
        3.2.3 与信用增级过程关联的风险第26页
        3.2.4 与信用评级过程关联的风险第26页
        3.2.5 与承销和发行过程关联的风险第26-27页
    3.3 资产证券化收益分析第27-29页
        3.3.1 资产证券化可帮助实现金融结构优化第27页
        3.3.2 资产证券化可实现不同金融市场之间的融通第27页
        3.3.3 资产证券化可帮助防范和化解金融危机第27-28页
        3.3.4 资产证券化可帮助发展个人消费信贷第28页
        3.3.5 资产证券化可对中央银行进行宏观调控实施有利影响第28-29页
4 资产证券化与次贷危机的关系分析第29-37页
    4.1 次贷危机的发展阶段分析第29-31页
        4.1.1 正向冲击第29-30页
        4.1.2 乐观的繁荣第30页
        4.1.3 非理性疯狂第30-31页
        4.1.4 获利抛售第31页
        4.1.5 极大恐慌第31页
    4.2 资产证券化与次贷危机的关联性分析第31-34页
        4.2.1 资产证券化是次贷危机风险累积和传导的路径载体第31-32页
        4.2.2 金融体系的内在不稳定是次贷危机的根源第32-34页
    4.3 防范金融危机的建议第34-37页
        4.3.1 完善金融体系的内在稳定性第34页
        4.3.2 构建和完善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和监管体系第34-37页
5 对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发展的启示第37-43页
    5.1 我国发展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必要性第37-39页
        5.1.1 信贷资产证券化可促进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第37-38页
        5.1.2 资产证券化可有利推动国有企业的发展第38页
        5.1.3 资产证券化可大力推动我国基础设施项目的发展第38-39页
        5.1.4 资产证券化可推动我国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完善第39页
        5.1.5 资产证券化可使我国的金融机构等更有效地利用外资第39页
    5.2 完善我国与资产证券化市场相关的体系和制度建设第39-41页
        5.2.1 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第39-40页
        5.2.2 明确相关会计处理原则和税收待遇第40页
        5.2.3 引导和规范相关中介服务机构的服务标准第40-41页
        5.2.4 发展壮大我国证券的一级市场第41页
    5.3 健全和完善金融体系的内在稳定性和抵御风险的能力第41-43页
        5.3.1 完善市场监管,建立宏观审慎的监管体系第41页
        5.3.2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第41-42页
        5.3.3 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定一致性,强化货币政策的调控职能第42页
        5.3.4 完善我国金融市场主体,形成金融行业良性竞争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5页
致谢第45页

论文共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公允价值对上市银行财务信息的影响
下一篇:论人民币远期市场定价与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