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哲学理论论文--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论文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研究--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研究

西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作者信息第5-8页
中文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页
引言第10-11页
第一章 马克思之前异化思想的历史梳理第11-19页
    第一节 马克思之前异化思想的历史发展第11-16页
        一、 霍布斯国家学说中的“异化”第11页
        二、 卢梭社会契约论的中的“异化”第11-12页
        三、 费希特的“外化”与“自我--非我”第12-13页
        四、 黑格尔“绝对理念”本体论中的“异化”第13-15页
        五、 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异化思想第15-16页
    第二节 马克思异化思想对前人的批判与继承第16-19页
第二章 马克思异化思想的转变第19-26页
    第一节 从政治异化到经济异化的转变第19-20页
    第二节 马克思对国民经济学的研究与批判第20-23页
        一、 对国民经济学研究假设的批判第21页
        二、 对国民经济学追求目的的批判第21-22页
        三、 对国民经济学工资理论的批判第22页
        四、 对国民经济学分工理论的批判第22-23页
    第三节 马克思对劳动概念的批判与考察第23-25页
    第四节 异化理论的新发展第25-26页
第三章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内容分析第26-40页
    第一节 异化劳动的内容及其表现第26-33页
        一、 劳动者和劳动产品的异化第26-28页
        二、 劳动者和劳动活动的异化第28-30页
        三、 人与自己类本质的异化第30-31页
        四、 人与人的异化第31-33页
    第二节 异化劳动四规定说之间的关系第33-34页
    第三节 异化劳动产生的根源第34-36页
        一、 私有财产与私有制的存在第34-35页
        二、 分工的局限性第35-36页
    第四节 异化劳动理论的特征第36-37页
        一、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现实性第36-37页
        二、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无产阶级特性第37页
    第五节 异化劳动理论的局限性第37-40页
第四章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理论意义与当代价值第40-46页
    第一节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理论意义第40-43页
        一、 异化劳动理论是唯物史观的基础第40-41页
        二、 异化劳动理论为剩余价值理论提供了佐证第41-42页
        三、 异化劳动理论为说明共产主义思想提供了支持第42-43页
    第二节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当代价值第43-46页
        一、 创造劳动,尊重劳动,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第43页
        二、 在社会发展中注重社保建设,保障人民权益平等第43-44页
        三、 坚持社会主义人本价值,贯彻以人为本思想,注重各种建设与人的发展相稳定第44-45页
        四、 在社会建设中,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强调可持续发展第45-46页
结语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49页
致谢第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黄帝内经》阴阳思想研究
下一篇:再造“青海”:民国时期旅外学生与青海社会变迁(1929-194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