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7页 |
|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 | 第12页 |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论文结构安排 | 第16-17页 |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第17-31页 |
| 第一节 可交换债券的基本理论 | 第17-25页 |
| 一、基本概念 | 第17-19页 |
| 二、发债目的 | 第19-20页 |
| 三、主要条款 | 第20-21页 |
| 四、与可转换债券的比较 | 第21-23页 |
| 五、可交换债券在我国的发展 | 第23-25页 |
| 第二节 可交换债券的风险 | 第25-31页 |
| 一、可交换债券的风险类型与层次 | 第25-27页 |
| 二、可交换债券的风险测度 | 第27-31页 |
| 第三章 可交换债的风险分析——以“14宝钢EB”为例 | 第31-48页 |
| 第一节 “14宝钢EB”的基本情况与背景介绍 | 第31-34页 |
| 一、“14宝钢EB”的基本情况介绍 | 第31-32页 |
| 二、发行人基本情况 | 第32-34页 |
| 三、标的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 第34页 |
| 第二节 “14宝钢EB”的风险因素分析 | 第34-48页 |
| 一、宏观经济环境 | 第34-36页 |
| 二、行业发展情况 | 第36-39页 |
| 三、公司经营偿债能力 | 第39-41页 |
| 四、债券条款设置 | 第41-42页 |
| 五、成功原因分析 | 第42-48页 |
| 第四章 研究结果与不足 | 第48-50页 |
| 一、建议 | 第48-49页 |
| 二、不足之处 | 第49-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 致谢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