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感知层危险信号感知方法与响应策略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1 物联网的概念 | 第11页 |
1.1.2 物联网技术发展趋势 | 第11-12页 |
1.1.3 物联网面临的攻击 | 第12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4 本文研究工作 | 第14-15页 |
1.5 文章的组织结构 | 第15-17页 |
第二章 物联网安全分析与人工免疫系统 | 第17-26页 |
2.1 物联网和互联网模型 | 第17-19页 |
2.1.1 互联网的分层模型 | 第17-18页 |
2.1.2 物联网的分层模型 | 第18-19页 |
2.2 物联网的安全问题分析 | 第19-21页 |
2.2.1 总体划分 | 第19页 |
2.2.2 分层划分 | 第19-21页 |
2.3 人工免疫系统概况 | 第21-24页 |
2.3.1 人工免疫系统的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2.3.2 人工免疫系统的主要研究方向 | 第22-24页 |
2.4 免疫危险理论 | 第24-25页 |
2.4.1 理论原理 | 第24页 |
2.4.2 免疫危险理论的关键性问题 | 第24-2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基于免疫危险理论的危险信号感知方法 | 第26-52页 |
3.1 概述 | 第26-28页 |
3.2 危险信号 | 第28-29页 |
3.2.1 危险信号的定义 | 第28-29页 |
3.2.2 危险程度的等级划分 | 第29页 |
3.3 基于免疫危险理论的危险信号感知模型 | 第29-37页 |
3.3.1 模型的相关定义 | 第29-30页 |
3.3.2 模型的基本思想 | 第30-32页 |
3.3.3 危险信号的危险程度计算 | 第32-33页 |
3.3.4 核心算法 | 第33-37页 |
3.3.5 模型分析 | 第37页 |
3.4 实验与结果分析 | 第37-50页 |
3.4.1 实验环境 | 第37-38页 |
3.4.2 实验思路 | 第38页 |
3.4.3 实验过程与代码实现 | 第38-43页 |
3.4.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3-5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四章 基于免疫危险理论的主动响应策略 | 第52-66页 |
4.1 主动响应与免疫反馈 | 第52-53页 |
4.2 成本分析理论 | 第53-55页 |
4.2.1 引入成本分析的原因 | 第53-54页 |
4.2.2 响应成本的比较 | 第54页 |
4.2.3 代价估计 | 第54-55页 |
4.3 主动响应策略 | 第55-58页 |
4.3.1 策略的基本思想 | 第55-56页 |
4.3.2 成本的计算 | 第56-57页 |
4.3.3 核心算法 | 第57-58页 |
4.4 实验与结果分析 | 第58-6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 第66-68页 |
5.1 总结 | 第66-67页 |
5.2 展望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主要成果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