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金属学与热处理论文--金属材料论文--有色金属及其合金论文--轻有色金属及其合金论文

高性能铝合金蠕变时效成形形变行为及本构关系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9页
    1.1 引言第10页
    1.2 AlMgSiCu合金简介第10-11页
    1.3 金属成形技术第11-13页
        1.3.1 弯曲成形第12页
        1.3.2 喷丸成形第12-13页
        1.3.3 激光弯曲成形第13页
    1.4 蠕变时效成形技术简介第13-18页
        1.4.1 蠕变时效成形基本原理第13页
        1.4.2 蠕变曲线第13-15页
        1.4.3 蠕变时效微观组织转变第15页
        1.4.4 蠕变机制第15-16页
        1.4.5 蠕变时效成形的优点第16-17页
        1.4.6 蠕变时效成形的应用现状第17-18页
    1.5 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第18-19页
        1.5.1 研究意义第18页
        1.5.2 研究内容第18-19页
第二章 实验过程及研究方法第19-23页
    2.1 实验工艺第19页
    2.2 实验材料第19-20页
    2.3 热处理工艺第20页
    2.4 实验方案第20-21页
        2.4.1 蠕变时效实验方案的制定第20-21页
        2.4.2 蠕变时效试样的制备第21页
    2.5 材料组织性能的测试第21-23页
        2.5.1 常温拉伸力学性能测试第21-22页
        2.5.2 金相显微组织的观察第22页
        2.5.3 硬度检测第22-23页
第三章 不同工艺参数下蠕变时效形变行为研究第23-41页
    3.1 人工时效与蠕变时效的对比研究第23-27页
        3.1.1 时效硬化曲线第23-24页
        3.1.2 力学性能第24页
        3.1.3 显微组织第24-25页
        3.1.4 TEM组织分析第25-27页
    3.2 时效温度对蠕变时效形变行为的影响第27-32页
        3.2.1 时效温度对AlMgSiCu合金蠕变行为的影响第27-28页
        3.2.2 时效温度对AlMgSiCu合金时效硬化行为的影响第28-29页
        3.2.3 时效温度对AlMgSiCu合金室温力学性能的影响第29页
        3.2.4 时效温度对AlMgSiCu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第29-32页
    3.3 实验应力对蠕变时效形变行为的影响第32-36页
        3.3.1 实验应力对AlMgSiCu合金蠕变行为的影响第32-33页
        3.3.2 实验应力对AlMgSiCu合金时效硬化行为的影响第33页
        3.3.3 实验应力对AlMgSiCu合金室温力学性能的影响第33-34页
        3.3.4 实验应力对AlMgSiCu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第34-36页
    3.4 时效时间对蠕变时效形变行为的影响第36-40页
        3.4.1 时效时间对AlMgSiCu合金蠕变行为的影响第36-37页
        3.4.2 时效时间对AlMgSiCu合金蠕变时效硬化行为的影响第37-38页
        3.4.3 时效时间对AlMgSiCu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第38-39页
        3.4.4 时效时间对AlMgSiCu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第39-40页
    3.5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四章 蠕变时效本构建模第41-57页
    4.1 引言第41页
    4.2 蠕变本构模型第41-44页
        4.2.1 应力率和时间率本构模型第41-43页
        4.2.2 幂律本构模型第43页
        4.2.3 双曲正弦本构方程第43-44页
    4.3 幂律本构模型第44-48页
        4.3.1 蠕变表观应力指数的确定第44-46页
        4.3.2 蠕变表现激活能Q的确定第46-47页
        4.3.3 蠕变材料常数A的确定第47页
        4.3.4 蠕变机制的确定第47页
        4.3.5 本构模型计算值和实验值比较第47-48页
    4.4 双曲正弦本构模型第48-51页
        4.4.1 蠕变表观应力指数和激活能的确定第48-50页
        4.4.2 蠕变本构方程的确定第50页
        4.4.3 蠕变本构模型的比较第50-51页
    4.5 基于晶粒尺寸的蠕变本构关系第51-56页
        4.5.1 晶粒尺寸与蠕变速率间关系第51-52页
        4.5.2 基于晶粒尺寸本构模型的确定第52-55页
        4.5.3 本构模型的验证第55页
        4.5.4 晶粒尺寸与稳态蠕变速率实验结果分析第55-56页
    4.6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五章 结论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62-63页
致谢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蜗轮齿面误差测量技术的研究
下一篇:基于水刺工艺的非织造敷料的湿传递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