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6-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概念辨析 | 第8页 |
1.2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9-12页 |
1.3.1 景观概念研究综述 | 第9-10页 |
1.3.2 景观生态学研究综述 | 第10页 |
1.3.3 聚落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1.3.4 旅游景观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1.4 研究内容、方法与框架 | 第12-14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4.3 研究框架 | 第13-14页 |
第2章 云南山盆系统聚落分布现状 | 第14-24页 |
2.1 云南山盆系统数量、类型和分布规律 | 第14-16页 |
2.1.1 云南山盆系统数量 | 第14页 |
2.1.2 云南山盆系统类型 | 第14-15页 |
2.1.3 云南山盆系统分布规律 | 第15-16页 |
2.2 云南山盆系统聚落分布特征 | 第16-24页 |
2.2.1 大型山盆系统聚落布局特征 | 第16-19页 |
2.2.2 中型山盆系统聚落布局特征 | 第19-21页 |
2.2.3 小型山盆系统聚落分布特征 | 第21-24页 |
第3章 云南山盆系统景观结构与功能 | 第24-30页 |
3.1 大型山盆系统景观结构与功能 | 第25-26页 |
3.1.1 大型山盆系统景观结构 | 第25页 |
3.1.2 大型山盆系统景观功能 | 第25-26页 |
3.2 中型山盆系统景观结构与功能 | 第26页 |
3.2.1 中型山盆系统景观结构 | 第26页 |
3.2.2 中型山盆系统景观功能 | 第26页 |
3.3 小型山盆系统景观结构与功能 | 第26-30页 |
3.3.1 小型山盆系统景观结构 | 第26-27页 |
3.3.2 小型山盆系统景观功能 | 第27-30页 |
第4章 云南山盆系统聚落与旅游景观布局模式 | 第30-47页 |
4.1 大型山盆系统聚落与旅游景观布局模式 | 第30-36页 |
4.1.1 缓坡临线型聚落与旅游景观布局模式 | 第30-32页 |
4.1.2 坝区集聚型聚落与旅游景观布局模式 | 第32-35页 |
4.1.3 环湖平坝型聚落与旅游景观布局模式 | 第35-36页 |
4.2 中型山盆系统聚落与旅游景观布局模式 | 第36-43页 |
4.2.1 缓坡平坝型聚落与旅游景观布局模式 | 第36-38页 |
4.2.2 山脚缓坡型聚落与旅游景观布局模式 | 第38-42页 |
4.2.3 放射沿线型聚落与旅游景观布局模式 | 第42-43页 |
4.3 小型山盆系统聚落与旅游景观布局模式 | 第43-47页 |
4.3.1 点状沿线型聚落与旅游景观布局模式 | 第43-44页 |
4.3.2 线状环线型聚落与旅游景观布局模式 | 第44-46页 |
4.3.3 辐射绕线型聚落与旅游景观布局模式 | 第46-47页 |
第5章 结论与讨论 | 第47-49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47-48页 |
5.2 论文创新及研究的不足 | 第48-49页 |
5.2.1 研究创新 | 第48页 |
5.2.2 云南山盆系统聚落与旅游景观布局模式研究展望 | 第48页 |
5.2.3 本研究的不足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页 |